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_1.网上文摘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收藏 > 1.网上文摘 > 详细内容
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
作者:杜红凡  发布时间:2012/4/14  阅读次数:2616  字体大小: 【】 【】【

  

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上)

  伏羲氏的太极图做为科学智慧、哲学智慧、宗教智慧的源头源远流长,衍生出的老子道学、易经哲学,不仅为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研究运用,形成庞大的中华文化体系,而且日益为世界人民所 接受,成为人类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汇融合点泽被全体人类!

  关于中华文化力的强大,西方很早就有哲人说过:大同之气在东方。然而,西方人不信,就是国人也多不信。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爆发,西方人对于中华民族抵抗力量之强大,甚 为惊异,不知道中国人有什么精神力量,有如此之行动。究其原因,中华民族的抗战之决心,与中华文化力的强大有关。中华民族上万年来所形成的中华文化的教化力、包容力、凝聚力、潜 移默化力等等,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发挥了无可比拟的强大作用!当年牛津大学全体教员在给中国政府的信中就明确表示:“英国人士,对于中国文化学术之真义与价值,在过去不无 怀疑之处,但时至今日,一方鉴于狭义国家主义之横暴相仇,一方鉴于中国抗日态度之庄严镇静,究竟谁为世界文化之领导者,吾人当无异议矣。”英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力量及其世界文化 领导之地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认识了,承认了!

  今天,东方四小龙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世界早已为之惊呼,这是东方文化神力矣!惊呼之余,西方人开始疯狂的研究起我们的圣贤文化:“易经文化”、“老庄文化”、“儒家文化” 、“诸子百家文化”;对于我们的中医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也情有独钟;日本人把《孙子兵法》用于商战,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国士兵每人怀中揣着一本《孙子兵法》等等、 等等。

  然而,充其量他们也只是用之皮毛而已!更要命的是,他们仅仅把中华文化用于商战,或者军事战争,并非用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于中华文 化真谛的亵渎!

  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写过一部《贞元六书》,那是写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冯先生在书中说“使人有知识靠‘教’,使人有道德靠‘化’。两者比较起来教易而化难。‘教’可求速而 ‘化’不可求速。中国需要补充者是可‘教’者,所以,中国的进步是可以加速进行的。”

  这就是说,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的传统文化对于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教化和熏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不可比拟的,中国人近代落后的仅仅是科学技术、创新精神、现代意识等等;而这 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是不需要几千年、几百年的“教化”的。

  因此,冯先生最后得出结论说:“真正的中国人已造成过去的伟大的中国,这些‘中国人’将要造成一个新的中国,在任何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过无不及。这是我们深信的,而没有 任何怀疑的。”冯先生的这些话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

  一二十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转机,洗刷了一百多年来任人宰割的民族耻辱,终于在世界东方站立起来啦!

  四五十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以她那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改革开放、兼容并蓄世界上各个民族先进的科技文化已经富强起来啦。

  历史加速度的前进着。社会的发展会继续证明,中华民族将以她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学术“真义与价值”,代表世界文化之潮流而复兴其大国地位,显现其大国风范。

  中华文化的“真义与价值”是什么?中华文化的“真义与价值”,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人类的文明进步将会产生什么深远影响?我们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无愧于 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献真计、献大策!

  根据我的研究,中华文化的“真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和合”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真义” 之一。

  在世界东方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形成炎、 黄两大族群。尧,作为五帝之一,其本身就是炎、黄两大族群结合的后裔。根据记载,帝尧是帝喾(读ku)的儿子,为黄帝的五世孙,其母亲庆都,姓伊氏,为炎帝族陈然氏的女儿。因此, 尧身上流趟着炎、黄两大族群的血脉,是真正的炎、黄嫡裔。尧之前只有黄帝子孙,炎帝子孙;而尧帝,是炎、黄两个部落联盟的结晶,是第一个炎、黄之子。因此,尧族群就是炎、黄两大 族群经历碰撞、交流、融合、统一后的初始族群,这一碰撞、融合、统一过程,奠定了自尧舜以后中华文化“和合”思想的基础。

  自炎、黄两大族群各自形成的过程,而后炎、黄两大族群碰撞、融合、统一初始,到满、汉两大族群融合、统一至终,中华民族在万余年的多民族碰撞、交流过程中,融合、统一始终是主流 。这里说的主流,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在时间跨度上,融合、统一的时间长,分裂、割据的时间短;二是在文化观念上,融合、统一始终占主导地位,分裂、割据始终占次要地位;三是自 炎、黄、尧、舜以来的五千年时空长河中,众多民族在反复的统一与分裂的过程中“合和万国”,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和合”思想、抨击分裂主义,而这种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着的“和合 ”思想,又主导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二者互动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这与欧洲文化及其众多欧洲国家的形成历史及其文化特质形成鲜明对比。

  我在《宇宙易景》中对东西文化的特质作了这样的比较和论述:中华文化以“和谐稳定、完美统一”为特色,这正是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不断并使中华民族出现汉唐雄风般辉煌、康乾盛世样 奇迹的厚重根基。中华文化的内核是一个“和”字,西方文化的精华是一个“分”字!中华文化以连续性、包容性、综合性为特色,西方文化以波动性、竞争性、分析性为特质。从某种意义 上说,东方文化孕育了老子、孙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百家诸子!西方文化发现了分子、原子、中子、质子、中微子、各种粒子!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欧洲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分裂的欧洲,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统一的中华民族!

  炎、黄两大族群融合、统一过程所奠定的中华文化的“和合”思想基础,不仅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未来人类文明之走向也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对于 每一个人类个体来说,“和合”思想,将影响人生观、社会观的形成;对于中国社会之发展,“和合”思想影响着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各种党派的互动、融合、统一过程,是我们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文化基础;对于人类文明之进步,“和合”思想将影响包括东、西两大主要文化形态在内的人类各种文化形态的碰撞、交流、互动、融合过程。

  “综合”思维,是中华文化的“真义” 之二。

  如果说“和合”思想是炎黄两大部落在碰撞、交流、融合、统一过程中遗传、变异出来的文化基因,那么“综合”思维作为农耕文明必然的思维方式,在尧、舜时期已经得到强化和发扬光大 。

  因为,融合、统一后的尧族群,尤其是作为庞大部落首领的尧本人,在领导先民们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处理好统一后的两大族群之间的关系(这时已经是亲戚关系啦),这是尧 族群生存、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农耕、狩猎、驯养、畜牧等等发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还要更加注重了解和应对各种地理条件、气候变化情况、突发事件等等重要因素对于生命安全、 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各种因素迫使人们对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做出“综合”考虑。所以,炎、黄部落先民们在长期的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综合”思维方式,在炎、黄两大部 落融合后的尧舜时代,得到进一步强化几乎是一种必然。

  因为,这时候的尧舜族群先民,伴随着人口的增多,不仅需要继续重视人类自身和自然气候之间的关系,这是发展生产所必须的;而且,在处理政务,官员任用等等社会问题上,更加需要“ 综合”考虑统一后的族群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华文化的“真义” 之三。

  如果说“和合”思想是尧舜族群在炎、黄两大部落碰撞、交流、融合、统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综合”思维作为农耕文明必然的思维方式,在尧舜时期得到强化和发扬光大,那么,统一后 的尧舜帝国,在形成“和合”思想和强化了“综合”思维方式之后,“整体”观念也必然得到加强。

  因为统一后的尧舜帝国,需要把尧舜族群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更加宽广的视野上与外界发生联系。这种“整体”观念,在后来中华民族漫长的“万国和合”过程中,在每一次的民族大融 合、大统一的历史过程中不间断的得到强化。

  任何一种整体,都是个体的统一存在;任何一种个体,都是整体的单独存在。大自然在基本粒子向夸克、质子、中子、原子、细胞的演化过程是这样,人类社会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也是这样 !这是中华文化特色之一,我在《宇宙易景》中专门以“个体的整体”为一节的题目论述之。

  “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真义” 之四。

  中华民族各族群的先民们,在几千年的融合、统一过程中求生存图发展。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处理的关系和问题太多、太复杂,不仅要处理好自身个体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左、 右、纵、横、尊、卑关系,也要处理好自我族群整体与其他族群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涉及到“和合”与纠纷甚至战争的关系、“综合”与“分析”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还要处理好人类与天地万物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感悟出了一些道理,比方“过犹不及”,比方“不偏不倚”,比方“中正”、“中和”,比方“不亢不卑”等等,当然,那时候不会有这些词汇。直到大成至圣 先师孔子,把这些思想高度概括为“中庸”之道,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方法论的最高境界。

  “道学”规律“易经” 哲理,是中华文化的“真义” 之五。

  尧,中华民族早期的科学家,他观测天文、钦定太阴历为一年365日,创立闰月制度,以解决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周期时差矛盾问题。地球自转一周23小时56分4秒为一日,地球绕太阳 公转一周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为一年,月球绕地球一周历时29日12时44分28秒为一月,12个月为354日8时许;年、月、日和季节变化、农时节令有诸多不协调的矛盾。设置闰月,就避免了出 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太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一寒一署的阴阳思想,也“和合”了地球、月球、太阳三种天体的周期变化规律,为人们的 生活、生产服务,不为不妙!

  据《民俗通书》(万年历)的说法,我国历法的沿革,相传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历正,颛顼(zhuanxu)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种传说不仅说明太阴历的演变历史,更说明一个很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在尧时期的“数学”已经非常先进,并把它应用到天体运动周 期的计算,对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已经计算的非常精确。(注:《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沈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 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人以“敬授人时”指作颁布历书。)

  “太阴历”这一伟大创举,对于方便人们生活、科学的推进当时的农耕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到今天,还继续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可以说,世界东方的人类,从尧创立“太阴 历”算起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耕时代。

  “太阴历”的出现,证明我们的先祖已经不再拘泥于“和合”“中庸”等人文观念化意识的感悟和应用,而是进入到向宇宙天体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和掌握的新境界。我在《宇宙易景》中说:

  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顺其自然”、从“月圆月缺”感知月的变化周期、从花开花落观察植物一岁一枯荣,人类有了“年”“月”“日”的概念……这些都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一切 活动——生活、畜牧、种植、思维、想象……在长期的认识实践的基础上,人类总结出“太阴历”“太阳历”等历法以指导自身的生活和生产。“太阴历”“太阳历”的出现是农耕文明的产 物、是天人合一的象征。

  以上这段话,就是指的尧时代我们祖先的认识境界。这种认识境界,最早经过“伏羲画八卦”,后来经过“文王演周易”,最终经过“孔子作易传”,以三圣为代表的先贤圣哲,在总结包括 我们的先祖“尧”“瞬”时代在内的古代先民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一部伟大哲学经典巨著《易经》终于趋于完美,这是东方人类总结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论的最高境界。

  这种最高境界的认识论,可以用老子的思想表述为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物极必反,顺其自然!当认识论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和方法论也就重合了!也就是说,此时的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中华文化五个方面的“真义与价值”,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一部专著去论述,限于篇幅,这里只是概要而已。

  本文题目是“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这里不仅必须把道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简单的阐释,而且需要把“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挂钩!

道学研究与现代教育(中)

  道学,作为先贤老子创立的一门学术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一个“道”字。然而,就是这个“道”字,令古今中外多少人费解?怎么理解老子所说的“道”?我求教过一些道学、道教人士。2008年10月,我专程去成都青羊宫,好不容易找到里边的道长,请教他对于“道可道”的见解;他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说:应该可以解释的,他就溜掉啦!当我再一次找到他发问时,这个道长却说:你去买本《道德经》读读,我继续问,结果又溜走啦!我所见到的古今中外有关这方面解释的书籍,基本都是把“道”作为人文科学意义去解释,很少有人把“道”作为自然科学意义去解释的!

  根据我的研究,老子所说的“道”,不仅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仅是人文科学的意义,而且首先是自然科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科学意义上的“道”,和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道”具有一致性,并且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道”和人文科学意义上的“道”,是主从关系,所以,先是“道经”后是“德经”,合起来才是“道德经”,用古代语言表述就是“天人合一”,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自然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进化规律的一致性”。

  何以见得老子所说的“道”,首先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意义呢?其实老子解释的很清楚,只是人们不去向这方面理解罢啦!老子在《道德经》第21章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十分清楚,老子是把“道”作为物质概念去解释的,而这种物质则是“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一种状态;42章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出粒子世界的进化规律,可以说这已经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啦!25章中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释了人、地、天、道的关系,这几点已经足以说明老子既阐释了自然规律,又说明了人类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混为一体,逻辑性强,不容颠倒!

  老子讲的“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并不是指的自然界、自然现象,而是自然规律,意思是即便是“道”这种最不可思议的东西,也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形成、演化、发展的!

  关于老子的“道”,与他同时代的那位逼他写下《道德经》的关尹子先生,解释说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物质,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解释!所以,2008年9月预祝神七发射成功,我填拙词满江红“地球村北,神州地,雁南飞。炎黄子孙,一心构建,和谐社会。”春秋争鸣“百家鸣,”文艺复兴“功德垂。新文明,东西携手好,人间美!时空场,粒子生;大无外,小无内。有几多时光,宇宙轮回?嫦娥奔月长天去,玉兔笑看神七归。正寻找,基本能粒子,谁能为?”

  没有对于大宇宙最宏观问题和最微观问题的研究和对于老子关于“道”的深入研究与悟性,对于关尹子这句“大无外,小无内”的结论,是很难理解的!据说,这是关尹子在函谷关请老子写下5000言后辞官,隐居青城山潜心研究《道德经》后的收获!可以说,这一问题仍然是当今最根本的科学、哲学和宗教命题!

  老子这样用自然科学概念而不是用哲学道理或者宗教理念,去阐释大宇宙、大自然和人类行为以及大宇宙、大自然和人类行为的关系,在古今中外的典籍或者在圣贤先哲的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老子的道学思想,我在拙著《宇宙易景》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这里只略作介绍!

  老子创立的“道学”,不仅在中华文明而且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难题,解开这些难题的钥匙就在“道学”之中!我们珍惜中华文化“价值”与“真义”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就是要研究、挖掘、传播道学文化,造福于中国社会,造福于人类社会!

  至于怎么研究、挖掘、传播道学文化,造福中国社会,这就是下边要谈的现代教育啦!

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源: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435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