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从文字角度,质疑古希腊的真实性_4.世界和平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文化和平统一 > 4.世界和平 > 详细内容
历史考古:从文字角度,质疑古希腊的真实性
发布时间:2022/6/13  阅读次数:2136  字体大小: 【】 【】【

   历史考古:从文字角度,质疑古希腊的真实性


   历史考古:从文字角度,质疑古希腊的真实性

  

“汉字是一种不够理性的文字,是文字的蒙昧阶段。”

“汉语缺乏逻辑思辨,象形文字只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精神处于停滞状态的民族。中国语言的落后反映了中国人缺乏精神、思想贫乏。” ——黑格尔

大家先记住这两句话,然后我们再来聊欧洲文字。

17世纪前,拉丁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语同属于拉丁语族)占据欧洲政治,宗教,学术的垄断地位。 今天欧洲各知名大学在创办之初,只使用拉丁语。包括成立于1636年的美国哈佛大学。 而当年欧洲各国的本土语言,包括英法德语都被视为:只能制造歧义和混乱的乡下土话,严禁它们进入学术领域。

为什么会有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表音文字是跟着口语走的,不同的方言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称呼。再把它写出来,就容易导致歧义。而拉丁文作为天主教专用文字,为了便于宗教传播,更早进行过统一。但欧洲的“”非拉丁语”文字,却长时间处于野生放养状态。〈字形读音语法迟迟无人制定标准〉

也就是说,早在2千2百年前,秦始皇就使中国完成的书同文,但在欧洲这些蕞尔小国,却迟迟未能实现。大家琢磨一下这事。那么,欧洲各国最迟于什么时候,完成这项工作呢?关键看它们在什么时候编撰出第一本词典。


一,所以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欧洲的字典历史:〈仅选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顺带上希腊〉

1,意大利:

1286年才出现《天主经》,是由约翰内斯·巴布斯编纂,一本词汇量极少、难以称为字典的圣经阅读辅助词汇表。1502年,意大利发行的《安布罗吉奥·卡莱皮诺词典》才是真正具意义的拉丁文字典。及至1532年,又发行了更成熟的版本《拉丁语词典》

2,葡萄牙:

1588年,来华的2个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出最早的汉语双语词典:《葡汉词典》。收词6000余条。〈第一部独立的葡萄牙词典,没有查到诞生时间〉

3,西班牙:

1603年,西班牙传教士彼得,瑞诺,编写了《汉西词典》。随后在1739年,西班牙学士院编撰出6卷本《西班牙标准语词典》。

4,法国:

1635 年,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其主要职责就是编写一部规范化的法语词典。但到了1670年,法兰西学院首先编撰出来的,却是汉语法语双语词典:《汉法词典》。直到了24年后的1694年,独立的法语词典《法兰西词典》才终于面世。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法国词典。

5,英国: 1755年,英国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部词典:《约翰逊词典》。编纂者是英国人撒缪尔·约翰逊。后来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写《英华词典》。〈先有本国词典,再有英汉词典〉

6,德国:

1748年,德国传教士魏继晋编写了《德汉词典》。随后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1852年起雅各布 ·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开始编辑最广泛的德语字典。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德语全正体书写字典。1901年经过小修改后,这部字典成为标准德语的唯一典范。

7,希腊

1843年,英国人亨利·乔治·里德尔和罗伯特·斯科特,替希腊人编写了第一部希腊语词典叫《希腊—英语词典》。这种语言又被称为“纯正希腊语”。但 1974年,希腊官方却宣布它无法胜任语言功能,所以废弃了这种希腊语。(这段历史非常有意思)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重要细节:

第一,无论是处于垄断地位的拉丁文,还是欧洲各国语言,它们出现字典(文字出现语法字形发音统一)的时间都非常短。拉丁语字典最早于1502年出现,欧洲最早的“非拉丁语”字典,是1694年诞生的法语字典。两者相隔了近200年。而英语字典则出现在1755年,德语是1781年。这意味着:拉丁语仅仅(初步)定型于500年前,而法语英语德语(初步)定型于2,3百年时间前。

第二,而欧洲人往往先编撰汉语双语字典,再编撰本国字典。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能注意到,即使是处于垄断地位的拉丁文,它的第一本字典,13世纪的《天主经》还是一本宗教字典。一直到了16世纪初才有了第一本世俗字典。从侧面可见拉丁文字诞生时间不会久远(但西方人自称拉丁字母有2500年历史)。至于长期上不了台面的法英德文字……

看看伏尔泰的观点,他在《风俗论》提中:“(12世纪)科尔多瓦是西方(欧洲)唯一从事几何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研究的地方。”也就是说:西班牙当年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强调:711年—1492年,西班牙是阿拉伯的殖民地)。而西班牙人受到阿拉伯文明的影响,直到10世纪才诞生本国文字(西班语有4千个词来源于阿拉伯文字)。请问各位:欧洲各国文字的诞生时间,能早于(欧洲最先进的国家)西班牙,于10世纪之前诞生吗?

伏尔泰(18世纪人)还说过:“500年前,不管是在北欧,在德国,还是我国(法国),还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写字。”那么这句话也等于告诉我们:在13世纪前的法国,德国,北欧恐怕真没诞生出文字。要是连(更早出现词典的)法国都没有文字,那英国就更不可能有了。

第三,英国的词典历史有点特殊,它是先有本国词典《约翰逊词典》,再出现英汉词典。我们来聊聊这事。法国传教士杜赫德(1674—1743年)于1735年出版《中华帝国全志》(中国百科全书),该书有近1千页,几百万字(其中也介绍了《康熙字典》)。三年后的1738年,撒缪尔·约翰逊致信感谢杜赫德,并高度赞扬这本书。

信中有这么一段话:“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民族能与中华民族相比……对其(中国)文明之辉煌、以及对它的科学与政治的贡献的阐述,实在令人敬佩,但这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哪怕是表面上的好奇心……在那遥远和著名的国度,她的古老、博大、活力和智慧,以及奇特的风俗和优异的建构(社会管理),凡此,均值得欧洲公众关注。”〈约翰逊希望杜赫德更详尽的记述中国文明,认为这本书远远不够〉

随后,17年后的1755年,撒缪尔·约翰逊编撰出了英国第一本词典《约翰逊词典》,全书词汇量4.5万,和《康熙字典》(4.7万字)大致相当。

关于这本词典,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沃尔什如此评价:《约翰逊词典》的意义是划时代的“......这本书影响了其他一切,它把文学品质通过词典的形式呈现给了世界。”“它也促进了其他欧洲语言的新生。例如直到18世纪,普鲁士国王拒绝使用粗俗不堪的德语。歌德等人把由新英文译成的汉语文献,再翻成德文;通过这个途径,他们把汉语概念都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德语的“世界文学”〈这段话表明:在《约翰逊词典》诞生之后,英文终于能进行文学表达。同时德国通过把英文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德文,才使德文著作能进入世界著名文学著作行列〉

而关于18世纪英国文学是怎么回事?英语教授尤金妮亚说:“英国文学产生了充满‘中国风’的自我版本”;“英语文学之领悟中国,成为英语自身兴起的基本要素”;“由于‘中国风’及其物质文化的影响,18世纪后期的小说,发展出更多的细腻入微的物物关系词汇,用来区别理性与非理性的现世秩序。”

随后到了19世纪,欧洲文学繁荣昌盛。涌现了一批著名文学家:歌德、海涅、雨果、雪莱、拜伦、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大仲马、莫泊桑 、狄更斯、易卜生 、惠特曼、斯丹达尔、福楼拜、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

那么《约翰逊词典》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1816年英国《评论季刊》称:“《康熙字典》,毋庸置疑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它对于汉语的重要性就像约翰逊词典对于我们(西方语言)一样。然而两部著作则是惊人的巧合。《康熙字典》的编排几乎成了现在辞书的通用方法。”

戴维斯爵士(1795—1890年)揭示:《约翰逊英语词典》中的几万个英语词汇和成千上万个汉字,所表示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英国传教士、语言学家马礼逊(1782—1834年)用三个案例(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对比了康熙字典和约翰逊词典,让人不难看出:《约翰逊英语词典》是根据汉语概念来定义英文单词的。

也就是说《约翰逊词典》直接抄了《康熙字典》作业。随后欧洲人以《约翰逊词典》为基础,诞生了文学革命。随后欧洲各国文字在19世纪,终于能够进入文学领域了。〈可喜可贺〉



   那么我通过一张图,来表达欧洲文字的传播轨迹:西班牙(10世纪),葡萄牙(11世纪),法国英国德国(约13世纪之后)。但是,哺育西班牙文字的阿拉伯文字,也仅诞生于5世纪,它第一本词典诞生于8世纪。也就是说,阿拉伯文字史也不长。但汉语词典与文字,已至少存在和发育了3千年左右。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各国派传教士来华的首要“任务”,就是翻译汉语词典。

再看看这些中国官科的言论:

〈1934年8月,鲁迅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第四,而欧洲长时间没出现词典,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编纂的【汉字字典】,是春秋时期成书的《史籀篇》(距今约2400年,目前已散佚)。现存最早的一本汉语词典是《尔雅》,成书于战国与西汉初年之间(距今2400—2200年),后来又有东汉的《说文解字》 ,梁代的《玉篇》 ,宋代的《类篇》 ,明代的《字汇》 和《正字通》 ,清代的《康熙字典》 。我们知道文明的产生,必须要有文字。而文字的出现,一定是和字典相伴随的。但一个民族长时间没有出现字典呢?只有唯一的原因:他们的文字史(文明史)极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合理解释吗?

但是西方历史学家却说:拉丁语已经有2500年历史,法文英文都诞生于5世纪。看看不会说谎的欧洲人是怎么戳破谎言的?丹麦历史学家大卫·德格雷斯介绍:“(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 1880—1936年)指出,公元10世纪以前的西方完全没有文字……”〈照这样讲的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岂不只能于10世纪之后诞生?包括圣经?〉

其实从常理判断,古代欧洲也不可能有2千多年的文字史(文明史)。请看下文分析:

二,欧洲各国文字具体有什么缺陷?

关于英语:

《尚书·舜典》:“睿哲文明”,《易经·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中国古籍早就在用文明一词,描述文采睿哲和德治明朗。但直到1651年,英国书籍《利维坦》,才第一次使用“文明”一词,可见当时英语的词汇量极低。至于2.9万字词汇量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怎么回事?请搜索:《欧拉,莎士比亚,达芬奇究竟是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关于德语:

1522年的时候,马丁路德(不是马丁路德金),已经对德语的语法进行了初步的规范。但即便如此,当他将拉丁文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出版时。人们发现,这本德文圣经居然是由俚语乡言写成的。而直到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表达了这种担心,他认为德语永远不会发展成为可以用来进行文化和哲学对话的语言;它甚至会像法国的早期统治者说的日耳曼法兰克语一样,在法语来临时完全消失。”

关于法语:

费弗尔在《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拉伯雷的宗教》一书中讨论16世纪的法国哲学时,提到:“法国人从事哲学思考时,他们的语言中还没有出现供他们使用的惯用词汇……缺乏这些词语不仅会带来不便,而且意味着实际思想的缺陷和不足。”

费弗尔指出在16世纪的法语中没有“绝对的”、“相对的”、“抽象的”、“具体的”、“故意的”、“内在的”、“因果律”、“概念”、“直觉”、“演绎”、“归纳”、“有神论”、“唯物主义”、“宿命论”等等一大批开展哲学讨论的所需要的基本词汇。一直到了1654年,帕斯卡在给朋友写信时,发现自己无法用法语表述问题,却能用拉丁语表达出来,以至于帕斯卡愤尔表示:“法语一点价值都没有”。〈法语存在的缺陷,晚熟的英语德语只会更严重。而拉丁语,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

关于拉丁语:

伊利诺伊大学英语系教授罗伯特·马克利著《堕落的语言:1660—1740年英国牛顿主义的表达危机》。该书的大意是,18世纪以前的西方诸语言文字,包括拉丁文皆不胜任于书写现代知识和科学;即使牛顿的理论、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欧洲学者的理论。〈这里暗示这些学者的成就,并不符合时代特征〉

三,近代欧洲各国学术界,为何会关注汉语?

1668年,英国人威尔金斯发表了《真正的字与哲学语言》。其中心思想,就是用的“真正的字”取代拉丁文,以促进国际贸易、地理探索,而最重要是为科学事业扫清障碍。〈而这个真正的字,指的就是汉语体系〉

第二任香港总督、戴维斯爵士指出:“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书面语言使威尔金斯爵士所构想的普遍的思想交流与学术媒介,得以实现;他整理成一篇精辟的论文,提交给了皇家学会。(那时)我们(西方)的字母表上的单词只是发音符号,而汉字则为思想的象征。”

美国历史学家芒杰利略:“17世纪的欧洲人寻求通用语言,使他们迷恋上汉语。培根和其他的欧洲精英都认识到,作为这方面的模范,汉语的表意原则使它能够超越地区和方言的多样性。由于如此见解,汉语便成为正在热议的通用语言的候选者。”

内华达大学教授 丹妮丝·蒂勒里:“从皇家学会作者所写的文本(论文),包括斯普拉特(Sprat)、 格兰维尔(Glanville)和威尔金斯(Wilkins)的,显而易见地看到,语言是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所关注的核心;它体现在早期皇家学会的会员们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创造通用语言的方案上。这些人工语言的方案旨在解决17世纪的语言危机,从而依靠可通用的、标准化的语言符号来促进知识交流。”

〈这段话表明:17世纪欧洲人遇到一个发展瓶颈,叫做语言危机。什么意思呢?结合上文罗伯特·马克利的观点:18世纪前的西方各国文字,皆不能胜任于书写现代知识和科学。所以请问这个“18世纪前”,也包括古希腊文字吗?〉

看看西方人怎么评价汉语?

1,近代欧洲科学之父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一1626年):“西方文字只是发音符号,没有意义;而汉字则是真正的字,能表达事物、概念和思想;汉字是各种语言的“通货”。”

2,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安戈:“如果任何人……能够解码汉字这种表意文字;那么,他就可能拥有非常宝贵的知识,他就可能获得全部的人类知识图像的钥匙。”

3,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格拉德斯通说:“17—18世纪的欧洲……狂热拥抱中国的一切……扩展到对于中国的文化思想与实践经验的吸收消化,以此来阐述法律、文学、政治和哲学。”〈结合2,3信息,西方人希望以汉字为工具,吸收消化来自于中国的知识,看明白了吗?〉

4,美国语言学家费诺罗萨说:“通过将汉语……当成真正知识的工具,由此来修补我们(西方)可怜的语言抽象的能力。”〈也希望用汉语弥补欧洲文字缺陷〉

5,密歇根大学英语系主任大卫·波特指出:“书面汉语……为绝对正确的知识交流,提供了可行性。”〈暗示欧洲文字不具有正确表达能力〉

6,在17世纪,荷兰学者赫尔曼·雨果提出:“全欧洲的通用语言和文字都应该以书面汉语的模式为基础。”〈建议用汉字模式打造欧洲文字体系〉

7,芝加哥大学教授索萨西指出:“在现代早期的欧洲,广为人知的书面汉语所起的作用是完美写作的典范。”

8,汉学家雷慕莎说:“中国书面文字……代表着人类的基本思想,它可以普遍传达,这是任何其他语言都做不到的。”“汉语……是最理性、最系统的语言,因此它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通用语言的模型。”

9,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指出:“在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早期,西方人发现汉语结构是所有其他世界语言的关键。”〈汉语是欧洲语言成为世界语言的关键,而20世纪后,英文成为了国际语言〉

10,大卫·波特:“中国书面文字的特性已经注入了现代欧洲的语言话语之中。”

〈古希腊是真是假,关键看下文的分析〉

四,而汉字体系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呢?

1,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罗伯特·克恩:“汉字……反映世界的逻辑秩序,乃至使发现真理(科学)成为可能。”

2,密歇根大学英语系主任大卫·波特说:“汉语是……神圣启示的密码,体现完美的理性哲学系统和所有科学的基本原则。”

3,美国罗德学院教授比奇洛写道:“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受制于某种形式,康德称之为“表述能力”……17、18世纪的欧洲争论表述和写作问题以及它们的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汉字所激发的……。那时,汉语被认为是理想的通用语言的典范…… 莱布尼茨总结,汉字在本质上是哲学的,它基于智能考虑,而非表示声音。

4,美国圣母大学教授施莱勒斯:“莱布尼茨使用中国‘表意文字’作为他的(哲学与科学)规划的基础,最终派生出普遍性的话语,由此开发出符号逻辑学。”

5,莱布尼茨:“我不怀疑传信部(成立于1622年 , 负责海外传教事务,其实就是间谍机构),将中国语言移植给我们是其责任之一。”〈莱布尼茨指出欧洲间谍机构,立志于把汉语体系移植给欧洲文字〉

6,美国语言学家费诺罗萨(1853—1908年)说:“汉语对于西方来说,是获取逻辑、抽象和系统化的‘自然选择’。”

7,法国符号学家德里达:“ 在莱布尼茨的项目中,汉语(写作)模式起着‘西方哲学基石’的作用。”

在莱布尼茨项目(用汉语模式支撑西方哲学)后,18,19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批哲学家,思想家:康德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边沁 、密尔、叔本华、尼采 、弗洛伊德 、皮尔士 、杜威、詹姆士……最晚熟的德文,居然使德国成为了“哲学王国”。〈比吉特·陶茨教授断言:“汉字密码”通过“隐蔽效用”,产生了德国哲学。〉

〈以上名人语录,来源于诸玄识、董并生的文章〉

也就是说:汉语最大的优点,就是哲学表达能力。我们一直以为科学的前身是(古希腊)哲学,由此诞生的科学精神,但从没想过玩哲学的首要条件是先进的语言体系。聊到这,古希腊哲学与古希腊文字,是不是当场就“卒”了?所有首先请问:古希腊能有哲学家吗?


如果2千年多年前的古希腊文字,就有正确表达能力和哲学表达能力。那么17,18世纪的欧洲人何至于出现语言危机?欧洲人又何至于希望通过剽窃汉字体系,来解决语言危机?最终来实现文学革命和哲学革命?

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如果你相信古希腊文字与古希腊哲学,那么你就得相信古希腊文字,已经超越17,18世纪的欧洲文字,它早在2千多年前就能直接进行哲学表达?

很明显:一个哲学表达能力,就直接把古希腊文明(文字)怼死了!而且拉丁文据说是来源于古希腊字母,这又牵扯到古罗马文明。实际上我在《历史考古:欧洲中世纪有多落后?》中,已经暗示大家,欧洲文明起始于11世纪前后。在此之前,它们根本不可能有古代史。

而《几何原本》这部数学与哲学巨著是怎么回事,也可以讲明白了。如果有西方人能在16世纪前写出《几何原本》,那么它也必须懂汉语。而这个人其实就是利玛窦本人。利玛窦学了点汉语,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所以借助徐光启写出来。其实原本还是以中国古籍为基础写出来〈《周脾算经》和《墨经》〉。然后再假托于古代欧洲人欧几里得。

我们注意莱布尼茨的书信中有这句话:“(传教士)邓玉涵写道的他看到(中国有)15个3000 多年古老的几何问题这件事,其中有(欧几里德) 第一卷中的倒数第二个公理……”〈这句话是邓玉涵告诉莱布尼茨,中国古老几何知识和《几何原本》内容很像,然后莱布尼茨写信向另一个传教士求证,希望他提供证据。〉

五,古希腊文明究竟是怎么回事?

英国神学家沃顿(1666-1727)说:“‘古希腊人’确实是按照古代中国编造出来的‘现代人’。”

汉学家雷慕沙(1788-1832)说:“公元前6世纪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观点,通常被归属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其他‘希腊人’。”

现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1930-2004)在其研究莱布尼茨时发现:书面汉语是,“哲学语言的模型”和“西方哲学的基石”;这就不能不令他思考(近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的真实来源,以致他在晚年大胆质疑:“我们强烈感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即希腊哲学是否起源于希腊或欧洲?是否可以说,它就是中国哲学!”

美国历史学家蒙赫洛: “”中国资讯经过耶稣会士的调和与输送,在欧洲流传开来,最终被同化(变成了西方文明成果)……上述西方人从中国借鉴思想,若按照今天的标准,则是无耻的剽窃。”

大卫·波特还进一步论证:现代早期欧洲的进步就是“中国化”(Sinicizing),而欧洲在知识和文艺方面的成就则都是“汉字密码”的展开。

美国鲍登学院教授陶茨:“一旦说明“中国”在这段欧洲历史中的实际存在,这就意味着把西方哲学的权威置于危险之中。……如果重新讲述“中国故事”,则必将把她置于德国及欧洲的文学与文化史的核心。”〈这句话表明,一旦揭露西方伪史,西方近代哲学立马原形毕露。中国文明一旦正本清源,就会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

六,英国人为什么替希腊人编撰词典?

前文讲到:1843年,英国人替希腊人编写了第一部希腊语词典《希腊—英语词典》,并且强迫现代希腊人使用。这种语言又被称为“纯正希腊语”。这种纯正希腊语,其实就是古希腊语。英国人发明了这种文字,然后希望现代希腊人“背书”,以此佐证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但1974年,希腊官方宣布它就是乐色,随后废弃了这种“外语”。

然后我们看看: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乔瓦斯:“‘纯正希腊语’是人为的、怪异的和虚假的。” 希腊约阿尼纳大学的帕特日都:“纯正希腊语”是“伪造的荒谬混合物”,而与古代毫无关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彼得·比恩指出:“希腊本土的反对派谴责‘纯正希腊语’是编造的、外来的、非希腊的。”

七:古希腊遗址是怎么回事?

在英国人给希腊人编撰词典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怪事:1833年,17岁的德国巴伐利亚王子奥托,被派遣来做“希腊国王”。紧接着古希腊首都雅典与古遗址”,就开始破土动工了:

达文波特:“后来就有了现代的‘雅典’——从1834年仅有5千居民的村庄,到1936年变成了一座54万人口的城市。”

英国的安德鲁布斯爵士(1818–1899):“雅典在1834年才成为这个国家的首都。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雅典在百年前并不存在;那时,这座城市还是一个沉睡的土耳其村落。‘希腊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只是最近才成为一个‘地理事实’。”

《希腊建筑》写道:“奥托致力于建造这座新城市……来自德国、丹麦和法国的建筑师开始实施这项工程……要为雅典创造出一种‘希腊式’的新古典主义的风貌。”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劳文斯 (Stuart Klawans)评论:“(雅典古建筑)只能说他们是对现代社会的贡献,而与古典式的希腊主义无关。”

希腊诗人塞菲里斯(1900—1971):“我们都知道雅典学院是伪古典建筑的一个例子。”

英国艺术评论家哈克特(1855—1918)揭露:以德国为主的建筑师“已经使雅典拥有了100座‘伪古典建筑。

克萊格霍恩所著《建筑》指出:包括帕台农神庙、密涅瓦神庙、埃雷赫修斯神庙和潘杜罗索斯庙,以及风之塔;……是“伪修复体”。(伪古遗址)


八,一旦证伪了古希腊,其实也就证伪了古埃及

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可是都喜欢去古埃及留学。还有:一旦证伪了古希腊,希罗多德就不可能存在。但它的书中可是最早记载了埃及金字塔。请问金字塔又是不是伪古遗址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