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之变冷热观——乌有之乡赴塘约村参观学习纪实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塘约之变冷热观——乌有之乡赴塘约村参观学习纪实
发布时间:2017/5/20  阅读次数:4069  字体大小: 【】 【】【

  塘约之变冷热观

  ——乌有之乡赴塘约村参观学习纪实

  作者:崔鸣

  2017年5月13日,乌有之乡网友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塘约村。这是从2016年12月,乌有之乡网站发现著名学者、当代文学家王宏甲的报告文学《塘约道路》起以来,左翼网友第一次公开组团前往。带着对塘约之变疑团的困惑与前景的疑虑,带着要大力宣传塘约道路和塘约经验的责任,带着对回归毛主席所指引的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的期盼,同志们边听边记,边看边思,深入访问,热烈讨论,收获颇丰。

  5月13日上午,刚刚踏上贵州这片美丽又贫困的土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来不及休息就风尘仆仆地赶赴塘约村。行进在贵州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同志们有说有笑,好似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我们即将迎接一场伟大的胜利!

  一位同志在大巴车上表演节目

  下午四点半,我们到了塘约村,天高云淡,艳阳高照,在这个离太阳更近一步的地方,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更加温暖。来到这个刚刚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塘约村,瞬间将“南街村、华西村不适合中国其他农村”的论断击得粉碎,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索雄辩的证明了只有合作化才是农村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性。宽阔的公路两边坐落着整洁的楼房,绿水青山掩映着田园的风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造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和谐融洽的邻里乡亲幸福地笑迎着八方的远客……而谁又能想到两年前的这个村庄还是羊肠小道泥泞山路,外面下雨屋里漏,挖煤砍树来糊口,单打独斗没出路呢?

  

  塘约村旧貌

  

  塘约村新颜

  塘约村两委知道我们前来参观,村主任彭远科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乌有之乡站长范景刚同志代表广大网友给塘约村赠送了礼物。

  村总支安排的小越同志顶着烈日,站在展板前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塘约村的过去的贫困、合作化的过程、现在的奋斗与未来的展望。特别是对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的制度措施,作了详细说明。

  

  

  

  小越同志介绍说:塘约村2014年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村穷、民弱、人心散、地撂荒、房破旧”,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786元,由于没有致富门路,860余人被迫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2014年6月3日、7月16日,塘约村遭遇了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袭击。穷则四变!塘约人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重新组织起来,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村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把全村土地集中经营管理,进而实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仅仅用了两年时间,集体经济就达到了20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0元,全村脱贫,实现了向“小康示范村”的重大转变,成为贵州的“美丽乡村”,为农村脱贫创造了“塘约样板”。如今的塘约农村资源变活了,农民观念变新了,腰包变鼓了,村庄环境变美了,社会风气变好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变大了,塘约人的底气也变足了。

  

  “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下孵化的塘约村育苗基地

  小越同志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塘约村紧紧抓住了习总书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将50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小组领导村民选举的组委会工作,将党员的功能前移到群众的最前面。总支书记左文学认为,基层党员是国家政策的宣传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发展经济的指挥员。“党建不光是党组织的事,也要群众参与。党员合格不合格,首先要过群众这一关。”塘约村通过村民来给党员打分的方式,来用群众监督党员,使党员不敢“懈怠”。对不作为的干部,村民拥有了“罢免权”。

  

  

  参观完展板,同志们又前往村委会大楼二楼观看了由安顺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塘约村纪录片。对塘约之变,很多同志首先是通过王宏甲先生的《塘约道路》来认识和感知的,逻辑框架、立场方向和关注视角往往会受其影响。而通过这个纪录片,同志们又从官方的视角、市场的作用和流转改革的方向,用更生动的影像了解了不同的“塘约解释”。纪录片中说:安顺市委市政府将塘约村列为“安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也是贵州省农村产权“七权同确”第一村。塘约村大胆创新,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民主自治”之路。该记录篇强调的是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鲜活的资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塘约村调研时指出,塘约之变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核心在于找准了发展的路子,重点在于用好了村民自治的法子。而对合作化的作用则一笔带过。

  

  王宏甲先生将塘约村的巨变上升为“塘约道路”,更多的是一种道路的引领与期许。塘约村还有很多路要走,这其中最核心也是最艰难的是两条路线之间最终走哪条路的抉择!正如王书勤老师在《“塘约道路”背后,隐藏着“两条路线斗争”》一文中所说:一条路线是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条路线是三权分置、土地流转、产业转型、合股联营、市场引领,走资本主义道路。

  

  塘约之变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塘约村能有如此变化的根本又在哪里?

  塘约村的未来会向何处去呢?

  村民们又是怎样看待塘约之变呢?他们的期许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同志们三五成群走访了很多村民,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来自湖北荆门的陈永培老师后来总结说,来塘约村之前是心热脸也笑,参观完塘约村之后是心还热但笑不出来了。很多网友有同样的体验,这是为什么呢?这位老师说:“塘约村不提毛主席,不讲毛泽东思想。”在两条路线斗争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塘约村能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走邪路,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总结下来,网友们的担心有(笔者听到的一些意见,想必还有其他担心):

  1、合作化、确权之后又被大公司收购,农民一无所有。

  2、农村金融改革给大资本侵入农村创立了更好的条件,“盘活了农村资产”,方便了资本收购。

  3、村民与公司的关系依然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部分农民认为自己的劳动和外面打工一样,并不认为是在给集体劳动。将合作社当成自己的家,塘约村还有很多路要走。

  4、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是建立在私人占有制基础上,反而更加重了农民私有观念

  5、饭馆、农家乐等还是私人经营,有的是外地人承包。

  6、农民的经济收入下滑或合作社提供不了充足的工作岗位,“能人”还是要出去打工。

  7、贫富差距拉大。现在有的农户有500平方的两套小洋楼,有的农户还是住矮小的平房,只是表面上因外墙和房瓦都是国家出钱才显得一致。

  8、村干部腐化堕落导致村集体财产流失。

  9、有的村民对对“红九条”不解。

  10、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还没有集体的解决方案。

  11、道德大讲堂而不是思想大讲堂,农民的理想教育、信仰教育欠缺。

  12、土地全部被集体收回,部分农民没地种了,没有自留地种点东西感觉不舒服。

  13、大型旅游设施水上乐园的建设,可能会提前消耗塘约村的名气,在没有一二产业强大支撑的情况下,搞三产的风险较大。

  14、被干扰、被转向、被扼杀。

  当然,我们知道,对一个刚刚走上合作化之路的小村庄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慢慢来,我们不能以南街村的标准来要求塘约村。但方向是最重要的,塘约村到底要到哪里去,塘约村最后能走到哪里,还得靠左书记与塘约村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广大左翼网友的鼓与呼。

  

  参观结束后乌有之乡网友与塘约村委主任彭远科和接待我们的小越同志合影留念

  14号中午,在乌有之乡站长范景刚同志主持下,参观学习的网友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范乡长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六十多年里农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作为开场语,他说:农村从搞土改把土地分给农民到互助组、合作社,合作化运动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又经过摸索完善,稳定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样的管理模式;经历过以粮为纲,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支援国家工业化的阶段,再到毛主席设想的国家工业化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国家在初步完成城市工业化的前提下,来发展公社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把农村建设的要比城市还要好一点。人民公社,发展的不是单纯的农业,在农业的基础上是综合的发展,包括工业。这是毛主席构想的作为传统农业的大国,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总战略。这个战略,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在一些发展好的地区,社队企业已经小有成绩,遗憾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走上了分田单干,中断了原来的发展战略。毛主席时代积累下来的发展成果,在80年代体现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是,90年代之后,经过私有化的改革,原来属于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也都变为私人企业,在与国际资本竞争当中纷纷垮台。农村解散人民公社之后,名义上是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事实上统的一面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形同虚设,农民回到了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只不过,与古代相比现在中国土地制度还剩最后一个制约条件,就是土地没有彻底的私有化,土地还没有实现自由买卖,从而出现土地兼并集中。

  近四十年的土地承包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弊病。以塘约村为例,大约1400人的劳动力,在两三年前外出打工流落在外的竟然高达1100多人,土地撂荒已经非常严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哪来的剩余?农民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到城市打工,以获得一份收入来补贴农民的家庭生活需要。很显然,分散的农民是很难突围的已经固化的利益格局,所以关键是组织起来,谋求发展。所以,我们看到了塘约村积极进步的意义,它探索出来一个具体的经验、模式。王宏甲先生将其上升到“塘约道路”,他对塘约之变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向合作化的方向努力。如果塘约真能走成,并向全国推广开来,确实别开生面,能够成为一条道路。

  现在,我们对塘约村的认识和把握还是初步的,能够看到方向上的积极意义,乐观的地方,我们要积极的肯定、赞扬、鼓励和帮助。也要看到,受大环境的约束,几十年分田单干的形态,干群对立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寒流侵袭等等,对塘约村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塘约村现在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形态,它还是一个初步的形态,它包含了向社会主义回归的因素,他具有进一步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潜质和可能。但是,如果这个大环境的形势极其恶劣,也有可能会被扼杀掉,或者让它走上邪路。

  

  接着,乌有之乡网站作者王书勤老师(网名:乱云飞渡)做了主题讲座。王老师说,农村的发展必须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必须高举毛泽东的旗帜。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王老师将毛主席的农村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照起来阐述,将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那套错误理论与错误实践与毛主席的伟大战略布局和实践对比起来分析,谁对谁错,路在何方的困惑自然显现了出来。王老师的讲座逻辑清晰,事实充分,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却将问题说的清清楚楚,同志们收获很大。

  王老师说:毛主席在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苏联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扬弃,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合作化与城市工业化之路。王老师说,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思想着重反映在他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与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谈话:“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转引自《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页)毛主席认为,经济应该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业反过来为农业服务。工业是在农业的剩余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的生产周期短、效率高、价值高,而农业总是处于薄弱环节,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价值低,所以工业要反哺农业补短板。这样的工业与农业互动的经济,是两条腿走路的伟大战略,这使中国不同于西方建立在殖民地基础上的工业化之路,也不同于苏联只注重发展重工业最终导致今天俄罗斯依然积重难返的工业化之路。

  而今天我国出现的三农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太小了,而却从农村抽走了大量的资源、剩余产品与劳动力。而毛主席搞社会主义是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正义性,支持农村建设的呢?毛主席时代,不仅科技下乡,医疗卫生事业要到农村去,知识青年要上山下乡,工业支持农业水利建设,解放军也要支持,这就形成了一个全社会支援农村的大势!毛主席的实践,在现实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农业本身的健康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工业化进程。在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上,王老师认为那个时代的交换核心是不遵守价值规律的。工业自身要发展,就要与农业集体经济交换,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个费用是农村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标准。工业最大程度降低利润,甚至无偿划拨给公社,这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才能实现。

  而被中国无数西化知识分子奉为圭臬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实践结果则是拉美国家普遍陷入到拉美陷阱,脱离土地的农民集中到了少数城市的贫民窟里,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到了西方大资本财团的手中。在美国经济学家忽悠下,中国一些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却依然迷信这条道路,对美国的所谓现代化的大农场情有独钟。虽然现在有一些人看到了三农问题的紧迫性,也搞了特色版的工业反哺农村,随手撒下大规模的扶贫资金,综合开发资金。但他们迷信和遵守着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实现的是强强联合,最终这些扶贫资金都进了种粮大户和大财团、大资本以及贪官污吏的手中,能有多少真真正正落在了普通农民身上呢?他们支援农村,只是学习了毛主席支援农村建设的皮毛。

  王老师,最后痛心的说,现在资本下乡是来农村骗钱的!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久久回荡在会场,让同志们对今天所谓的深化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接着发言的是来自成都的侯振东老师,他表示完全接受王老师的观点。侯老师认为,回顾毛主席的道路,深化改革和毛主席的路是相反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塘约村在走投无路,无奈之下才选择了组织起来。左文学原来也是农民工,是农民的活不下去了,才穷则思变。可是有些人依然要继续改革,他们说邓小平理论有两个飞跃,80年代包产到户是第一个飞跃,塘约道路是第二次飞跃。不看具体情况的生帮硬套的理论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按照邓小平理论,第二次飞跃应该发生在最发达的沿海农村,结果却发生在了没有任何工业化基础的贫困山区。侯老师说,再深化再改革都是邓小平路线,当困难来临,塘约村的干部按照老办法再也解决不了问题了,穷则思变,只能最后把大家组织起来,又回到了毛主席的道路上来。这绝不是哪个伟大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杰作!

  侯老师还高度赞扬了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说毛泽东思想威力巨大,南街村就是靠毛泽东思想发展起来了,希望塘约村能够学习南街村的外圆内方,既适应了大环境又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来自贵州大学高波老师,是毛主席的粉丝。他说,《塘约道路》这本书刚一出来,他就和一位同事去塘约村看过。以前扶贫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现实来看是失败的,国家扶贫办的资金、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都被套取走了,他很失望。而今天突然出现了塘约道路,重新走了集体道路,将土地通过确权流转到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合作社里而不是流转到公司老板里,高波老师抱着对农村与国家的发展高度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强烈的情感来关注。

  高老师认为,塘约村虽然现在距离人民公社还很远很远,但在目前状况下,能够止住单干的狂奔,能够阻止土地私有化的狂潮,就凭这一条就值得肯定。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多同志的共鸣。

  

  来自北京的黄德铭老师从生产关系三要素展开分析,认为塘约村是按劳分配为主,这个旗帜应该亮出来。塘约村执行三四制的分配原则,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不低于每月2400元的工资为主一个月,土地分红数额较小只有300,500和700三个等级,村集体年分红总额才2500万,是小头。塘约村提倡村民管党员,这正是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不过,黄老师也指出了塘约村可能存在的走上邪路的诱因,一是合作社加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形式与外面一样的,也有监事会、董事会等。塘约村也设立了劳务输出公司,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果没有了农民工的输入,很多劳动密集型工厂就要倒闭。

  黄老师认为,不可能不经过斗争而回归社会主义,没有斗争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应该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黄老师最后倡议,走合作化的村庄联合起来!

  

  贵阳红色网友“钓鱼岛岛主”从理想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他对塘约之变的看法,他说:我们的初心是回归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理想的追求,塘约村现在的发展方向有这个倾向,我们就应该为其鼓与呼!只有南街村是远远不够的,塘约村可以说又走出了一种模式。它以党组织的形式,通过土地确权流转方式集中土地,农民将土地交给了党组织,而不是公司,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现在马云等正在全国农村布点,他们以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小额信贷将农民团结在自己周围,资本与党组织到底那种模式能够占上风呢?我们今天有了塘约这个好模式,就可以更加有力量去和资本作斗争,将农民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像左文学的农村带头人还有多着,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发现他们、支持他们,将更多的农户组织起来,我们回归社会主义就更有希望了。

  

  来自杭州的邹昌勇说,在新形势下发展毛泽东思想,要到实践中提高升华我们的理论水平。塘约道路是把权力留给了集体而不是资本,我们一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人民民主。邹老师说,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享受集体福利还比较少,集体化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显现。希望塘约村的领导班子能够建设得更好,要争取群众支持,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邹老师最后特别强调了塘约村要把产业做好的紧迫性,希望塘约村能够夯实基础,发挥人才与骨干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塘约村的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巨大实惠。

  范乡长最后总结说:我们这一次来塘约参观交流,一方面我们应该“冷”:要观察,要分析,要看清;一方面是“热”:对塘约之变的积极因素,要给予热情的赞扬和鼓励。“冷”的一面我们要看到塘约所处的整体的背景,外部是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现在又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背景,那就是以“土地流转确权”的名义为资本下乡收购农民土地打开通道的大潮,塘约村在迫不得已在应对这个大潮的时候,在方向上拐了弯。在基层政权党支部的领导下,将确权之后的土地流转到了党支部领导下的“一村一社”当中,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地区沿着小岗村的错误道路继续将土地流转给外来大户、流转给外来资本的地方。如果这条道路真正走下去,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中的农民都不出去给资本家打工了,那么沿海地区的资本家就没法生存。资本家离开了活劳动,必死无疑,这也许是一个旧时代的灭亡之时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之日。所以,塘约村的道路走下去,必然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而且会是很尖锐的阶级斗争。

  但我们的心头依然是“热”的:看到塘约村这样一个局面,看到这样一个方向,看到他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努力。无论是做理论研究工作,还是做宣传工作,还是做实践工作,要尽我们的力量去宣传,去学习,去实践,帮助和促进其向光明的方向前进和发展,最终去规避各种风险。我们要竭力避免这条向上的路线,在党内的路线斗争中被扼杀,或者完完全全被纳入到给资本修补的有限的地位上去,我们要参与进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向着理想的方向奋勇前进。

  

  最后,乡长宣布活动结束,同志们依然围在一起讨论不止……

  在最后的聚餐时,在回去的火车上,在学习《塘约道路》的群中,同志们依然围绕着塘约之行交流讨论着……

  鲁迅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毛主席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2017年5月17日

来源: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7-05-18/137893.html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