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论 小凡丁 著 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天人论 小凡丁 著 
发布时间:2011/5/15  阅读次数:4052  字体大小: 【】 【】【

  

  

  

小凡丁  著  

2017

这本书将以“天本位”的思想体系,彻底的跳出长期深陷其中的“人本位”的思维陷阱,化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学术上的对抗与分裂。

……剖析一个根本性的

——“人本位”经济最大的不幸是不具备“人的工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之间的自动均衡机制。经济危机由此而滋生!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刺激消费”的逻辑是“天本位”的逻辑,天衣无缝。

而我们对经济的定位是“人本位”经济,即“人本位”消费模式,而人的“消费需求”是与“工资”挂钩的,于是“人本位”的“自动均衡”的逻辑变化成了:

“供应<工资”→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应>工资”→价格下跌→刺激工资。

很显然,这个“人本位”逻辑是有疏漏的。

 “天本位”的“消费”可以指“天地万物”的“消费”,只有将“人的工资消费”以及“非人的消费”的总和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这样才合乎“天本位”的“自动均衡”逻辑,才是真正的“市场自动均衡机制”。

 然而,“人的工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可选其一的关系,无论是两者比重多少还是舍其一,仍然合乎“天本位”的“自动均衡”逻辑。“人的工资消费”是可以被排除在这个“消费群体”之外的——比如通过技术革新,增加生产效率,减少雇工人数,减少工资支出。

经济危机正是滋生于这“人的工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之间、以及“非人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之间的矛盾。

“人”与“非人”一视同仁,正是“天人经济学”的思想核心。据此,可以以自然或人为的手段避免一切形式的经济危机。

第一章 那个时代的失误

你是否曾经怀疑过,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是否都是正确的呢?实际上,学术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质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着,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各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却很难说服对方——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各方的学术思想都存在着共同的盲区。

“自动均衡”的理论可以长盛不衰并非偶然,其内在逻辑可以自圆其说,很多人将其视为真理。有人试图反驳“自动均衡论”,却根本不能撼动其严密而科学的逻辑,费尽心思搞出来的理论却是难以服众。然而很多人包括很多学术精英总会隐隐的感觉到“自动均衡论”可能是有问题的,却总是找不出问题在哪里,它就像一座钢筋铁打的坚固堡垒,任你狂轰滥炸,它岿然不动。为了找出击破“自动均衡论”的“爆破点”,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再次陷入这个逻辑怪圈,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自动均衡论”进行一次“快刀斩乱麻”式的“清算”。

我们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自动均衡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刺激消费,通过“价格竞争”调节市场价格,通过“生产竞争”调节供需矛盾,直到实现供需均衡、价格均衡。

平心而论,这个逻辑是无懈可击的,找不到任何的“爆破点”,真的是非常完美的逻辑。那么,错在哪里呢?

错在思想。

长期以来,“主流思想”的最大失误是以“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去套用“天本位”无懈可击的逻辑。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刺激消费”的逻辑是“天本位”的逻辑。而我们对经济的定位是“人本位”经济,即“人本位”消费模式,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属于人,是供人消费的。而人的“消费需求”是与“工资”挂钩的,于是“人本位”的“自动均衡”的逻辑变化成了:

“供应<工资”→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应>工资”→价格下跌→刺激工资。

那么这个“人本位”的“自动均衡”的逻辑是否正确呢?

前半部分的“供应<工资”→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应>工资”→价格下跌”在逻辑上没有错误;而后半部分的“刺激工资”的因素却有些复杂了,因为社会生产的“劳动力”除了“人”还有“机器”,扩大生产并不一定增加工资,所以扩大生产不一定增加“消费需求”。

“天本位”的“消费”可以指“天地万物”的“消费”,只有将“人的工资消费”以及“非人的消费”的总和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这样的“人本位”才合乎“天本位”的“自动均衡”逻辑。

然而,“人的工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可选其一的关系,无论是比重多少还是舍其一,仍然合乎“天本位”的“自动均衡”逻辑。而“人的工资”是可以被排除在这个“消费群体”之外的

可见,由于“工资”的不确定造成了“人本位”的“自动均衡”的逻辑产生了裂痕,不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逻辑。

“人本位”经济最大的不幸是不具备“人的工资消费”与“非人的消费”之间的自动均衡机制。

我们在认识“生物世界”的时候,也是运用了“人本位”思维方式——不叫“人本位”,但也称得上“生物本位”。因为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均衡,也看到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促使物种发生了进化,所以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有竞争,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财富,而且一定会达到最后的均衡。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进化论”简明、严谨、科学、合理的逻辑,不容否定。有人以“神创论”否定之,也有人以史前文明遗迹作为证据否定之,但都难以撼动“进化论”严谨而科学的逻辑。

——“进化论”与“神创论”并不冲突,如果人类真的是“神”创造出来的,那么“神创”之后,人类依然会慢慢进化,进化始终在进行着,“进化法则”是“上帝”创造的法则,达尔文只是一个发现者。

当我们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爆发后又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重新认识一下“主流学术思想”的源泉——“进化论”,有理由重新论证一番“主流经济学”的“基因”——“从竞争到均衡”的理论是否是正确的。

大自然中有残酷的竞争,也有生态系统的均衡、稳健、和谐,这是“上帝”给我们创造的成功样板,那么就让我们从“上帝”的成功样板中去寻找答案吧。

请看大自然的生物结构(横向数量级;纵向食物链)

                食肉动物

            ↑               ↑

      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

    ↑             ↑             ↑

植物           植物           植物

横向来看,同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使优秀的个体脱颖而出,同时使劣势的个体遭到淘汰,长此下去,此物种会向更优秀的方向进化——这符合竞争的逻辑,没有问题;纵向来看,不同的物种之间相互竞争,弱肉强食,生存下来的各个物种都具备了各自生存的策略,处于食物链下端的以数量取胜,处于食物链上端的以武力取胜——也没有问题。

不过,无论物种进化到何种程度,无论“纵向竞争”多么激烈,生物圈的“金字塔”结构却是恒古不变的。如果“金字塔”结构失衡了,那就标志着“生物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那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以极端的方式回归到平衡的状态。

所以,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稳健的“金字塔”结构是否是竞争的结果。如果是,那么“从竞争到均衡”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生物圈之所以能够形成“金字塔”结构确实是以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为内在机制的,但是,要想使“金字塔”生物结构保持均衡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整个“生物生态系统”是完好的,因为这是生命可以存在并延续的基础。如果“生物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一直处于剧烈的动荡状态,那么生物圈的“金字塔”结构就会失衡,所以只有在“生物生态系统”“均衡”的前提下,物种竞争的结果才是均衡的“金字塔”结构。

于是,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在整个“生物生态系统”的“均衡”是否是竞争的结果。如果是,那么“从竞争到均衡”的理论完全是正确;如果不是,那么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生态系统”的简单示意图,其运行方式是生物学早已证实的科学常识:

    ┌─(生物生长)─┐

                                    ↓

无机物                        生物圈

                                    

    └─(自然分解)─┘

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是从“无机世界”而来,经过生物化学、腐烂、燃烧等自然分解机制,最终变成了无机物又回归到“无机世界”,整个过程有来有去,形成了一个均衡的、稳健的、和谐的“生物生态系统”。

我们发现,无机物向生物圈供给了多少,就要回收多少,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向生物圈供给,整个“生物生态系统”才能够循环起来,否则土壤中的“肥料”总会有耗竭的那一天——届时所有植物会因缺乏肥料而无法生长,所有动物会弱肉强食,直到剩下最后一个顶级捕食者,然后因找不到食物而饿死,整个生物圈也就崩溃了。

原来,要想使“生物生态系统”保持“均衡”,除了竞争之外,还要具备一个内在的机制——“供给=回收”。我们可以将这种均衡的、稳健的、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称作“上帝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供给,另一端是“回收”,”“供给=回收”是“上帝的天平”的“工作原理”,将万物“一视同仁”是“上帝的天平”的“平等原理”。

那么,在一个“均衡”的“生物生态系统”当中,是竞争起的作用大,还是“上帝的天平”起的作用大?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问这个问题,“均衡”的“生物生态系统”离不开竞争,还是离不开“上帝的天平”?

经过系统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者都是离不开的。但是,没有“上帝的天平”就不可能有生物圈,更不用说物种的竞争了;而没有竞争,“上帝的天平”仍然会生效,竞争反而离不开“上帝的天平”。所以,“上帝的天平”才是“生物生态系统”保持“均衡”的核心机制。

所以,“从竞争通向均衡”的理论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论是:“上帝的天平”或者“类似上帝的天平”保持“均衡”的前提下,竞争的结果才是均衡

让我们再看一下社会生态系统”(示意图):

    ┌─(创造)─┐

                            ↓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毁灭)─┘

社会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是从自然界而来,经过大大小小的、正常不正常的毁灭事件,最终回归到自然界而去,来多少去多少,这是最大的公平。

人类的经营不善造成了社会危机,人性的力量就会去摧毁人类社会,而人性是“上帝”赋予的;如果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态危机,自然的力量就会去摧毁人类社会。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似乎是人为的,其实也是自然的,也直接归“上帝”管。

如果说“生物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均衡是由“上帝的天平”掌控的,那么“经济生态系统”或“金融生态系统”等“人造生态系统”却是由“人类的天平”直接掌控的。

要想使“经济生态系统”和“金融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转,“人类的天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天平”必须端平。如果“人类的天平”一直处于倾斜状态,整个“经济生态系统”或“金融生态系统”迟早会崩溃。道理跟“生物生态系统”是一样的。

那么,“人类的天平”如何端平呢?解决类似的问题并不难,难的是人类的“人本位”思维方式难以改变。

“人本位”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我们一直以“天之骄子”自居,我们从来都是“自我”的、是“唯我独尊”的。由于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于“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同时又发现了“天本位”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于是人们很自然的就会以“人本位”的思维方式套用“天本位”的法则,导致了我们的“学术思想”的对抗与分裂。

资本主义大概属于“资本位”的思想,或者叫“财富本位”思想,实际上“资本位”也是“人本位”的思想在作怪,也是属于“人本位”思想。以“人本位”的思想来看,财富没有理由不属于人类,因为是人类创造的;而以“天本位”的思想来看,财富就是财富,人类就是人类,财富与人类之间发生关系是需要条件的,缺乏了某些条件财富可能就不属于人类,例如滞销的大白菜烂在地里。

“天本位”的思维方式能够轻易的把公司和人类分开,把人类和财富分开,把富人与穷人分开,总之能够把任何的“经济元素”分开,很方便的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人本位”的思维方式是,比如公司是属于人的,研究公司的时候却是在研究公司的所有者,这样的思维方式就陷入了一个思维陷阱里面去了,很难发现公司与人类之间的矛盾,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就是“打倒老板”,而实际上真的打倒了老板,不见得工人就富裕了。

——人可以剥削人,“物”一样可以剥削人(详见《“魔剑效应”》一文)。

“人本位”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存在着学术思想的局限性,带给了人们错误的认知,使得我们在治理经济时横向过度干预、纵向不成系统。横向过度干预阻碍了自由竞争,打击了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纵向不成系统失去了公平与平等,埋下了危机隐患,促成了经济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本位”的思维方式永远是“狭义思维方式”,而“天本位”的思维方式才是“广义思维方式”。“狭义思维方式”就是“陷阱思维方式”、“牢笼思维方式”、“迷宫思维方式”,就是钻进去很难出来的思维方式,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一直在井下徘徊永远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而“广义思维方式”是以“上帝”的视角公平、平等的看待万事万物——当然我们人类不可能拥有“上帝”的“慧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认识宇宙的法则,尽我们所能做到最好。

如果暂时不能以“天本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将这两种思维方式同步进行、区别对待。

比如:“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刺激消费”的逻辑无懈可击,毫无疑问是“天本位”的完美逻辑。同时,我们要想一想与这个“天本位”的逻辑相对应的“人本位”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对经济的定位是“人本位”经济,即“人本位”消费模式,而人的“消费需求”是与“工资”挂钩的,于是“人本位”的“自动均衡”的逻辑变化成了:“供应<工资”→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供应>工资”→价格下跌→刺激工资。

如此一对比,便可轻易的看出“人本位”逻辑的破绽,便可以进一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天本位”思维方式的优势更突出在对宏观系统的准确拿捏。“天本位”思维方式是“万物平等、万事公平”,其思想的核心是“上帝的天平”和“人类的天平”。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经济体制都没有成功的杜绝过经济危机,都是残缺的,而圆满的经济体制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鼓励竞争,充分发挥竞争的优势;第二,建立均衡、公平、平等、可靠、精简的“人造生态系统”,维护均衡、稳健、和谐的社会;第三,着力打造均衡、公平、平等的“人造生态系统”的“守护者”,主要指法制建设、政治建设等。

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横向大市场、纵向大计划”的经济体制。“横向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经济的地位,鼓励竞争,激活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纵向大计划”着力打造公平、平等的“人造生态系统”,比如“金融生态系统”,杜绝经济危机,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二章  “天人经济学”

中国传统年画当中有一个聚宝盆”,里面装满了各种财宝。我们一直把它当做一种民俗符号、文化符号简单的认为它只是象征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然而它所象征的社会法则却是谁人知晓?

我们都知道经济活动创造了财富而只要有财富的存在就一定有某种方式使财富富集道理很简单例如:农民收割完粮食之后把粮食放进粮仓储存起来——此时的粮仓多么像一个富集财富的聚宝盆呵。

我们可以将财富富集的一切方式叫做聚宝盆”,聚宝盆富集财富的功能叫做聚宝盆效应其中富集有双重涵义一重是正富集(创造)一重是负富集(毁灭)。

财富的富集是避免不了的就像分子必须通过富集才能组合成物体大到世界上所有的产业、一个国家、一个大都市小到一栋房子、一辆车、一台电视机、一瓶饮料、甚至一粒米都是财富的富集体。如果财富不能富集就不会有生产也就不可能创造财富。所以“聚宝盆”理论在任何经济体都能生效。

可以这么讲聚宝盆是经济活动的发动机”,聚宝盆效应供求法则发动机的运转机理聚宝盆效应的运转机理是将聚宝盆以外的财富输送到聚宝盆以内供求法则的运转机理是将财富进行等价交换。

——(横向、纵向聚宝盆效应

                    盆外资源

                          

盆外资源盆内财富盆外资源

                          

                    盆外资源

聚宝盆聚宝盆效应就是这么简单的概念但千万不要小看它们为什么不能小看它们呢?我们当今之所以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当中根本原因是之前所有的经济学都或多或少的忽略了它们而它们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暂且不管这些聚宝盆是什么只要它们能够使财富大规模富集当富集的程度超过了危机爆发的“临界点”,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为了便于分析,让我们提出一种新的阶级划分方式:盆内阶级盆外阶级。顾名思义聚宝盆以内的阶级叫做盆内阶级”,“聚宝盆以外的阶级叫做盆外阶级

请注意这种划分方式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还包括经济活动的其他元素比如国家、产业、企业、资源甚至包括虚拟经济元素如:泡沫、借债、储蓄、投资、投机、剥削等等“人类”只是经济活动的元素之一——这正是“天本位”的“天人思想”的精髓。

这种阶级划分方式适用于宏观经济也适用于微观经济。我们通常所谓的经济危机是指宏观经济危机而微观经济危机通常不被认为是危机而是淘汰。打个比方说宏观经济危机相当于器官衰竭而微观经济危机相当于新陈代谢。

某经济活动通过某种方式打造成某个聚宝盆”,将社会划分为盆内阶级盆外阶级聚宝盆效应持续发挥威力盆内阶级便实现了财富的持续聚敛(富集)盆外阶级拥有的财富相对就要萎缩。这个逻辑很简单无需过多解释。

——财富结构(横向、纵向聚宝盆效应

                    盆外阶级

                          

盆外阶级盆内阶级盆外阶级

                          

                    盆外阶级

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一定有聚宝盆(财富富集的方式)在只要有聚宝盆聚宝盆效应就要发挥威力而只要聚宝盆效应在发挥威力盆内阶级就会持续聚敛财富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是两极分化。(这里的两极分化不仅仅是人类的两极分化可以是任何经济元素的两极分化比如产业的两极分化、国家的两极分化等等

两极分化的后果是盆内阶级拥有的财富相对闲置或浪费或脱离整个社会盆外阶级拥有的财富相对萎缩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也随之相对萎缩消费需求相对萎缩意味着物资流通相对萎缩。(这里的消费需求不单指人类的消费需求也可以指产业的消费需求、国家的消费需求等。)

尽管如此但只要这种趋势不突破一个危机爆发的“临界点”,经济活动会表现的生机勃勃、持续增长给社会创造了财富。这种欣欣向荣的经济风景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短时间内看不到聚宝盆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直到有一天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突然爆发了其危害令人震惊其烈度令世人难以招架。而要想看到聚宝盆效应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有纵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宏观思维。

当这种趋势突破了危机爆发的“临界点”——“临界点”的标志是聚宝盆无法再聚敛财富了——这就相当于此聚宝盆已经崩解以此为依托的聚宝盆效应开始失效,物资流通陷入冰点,经济开始衰退,危机爆发了。

超越了“临界点”会怎样?

超越了“临界点”不会马上爆发危机,但是埋下了危机隐患,经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酝酿而爆发难以控制的大危机,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毁灭,人类物种的灭绝。

聚宝盆的威力十分强大其强大性表现在时时生效且无论在任何经济体制内都能生效根本无法废除。聚宝盆效应供求法则是同一台发动机聚宝盆)的运转机理发动机聚宝盆)崩溃意味着以此为依托的聚宝盆效应供求法则一同失效。

另外聚宝盆效应具有相当的隐秘性不易被人察觉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繁荣下非常容易使人麻痹大意一旦放虎归山”,就等于埋下了巨大的危机隐患。

聚宝盆效应失效意味着没有创造任何财富。宏观上的聚宝盆效应失效意味着经济陷入停滞或衰退。

注意这里的停滞指的是流通的停滞而不是指零增长;这里的衰退指的是宏观经济趋向崩解而不是指负增长。以人体做比喻血量不增长并不代表不健康但血液不流动了那就活不了了;正常的新陈代谢适当精瘦一下人体照样是健康的但器官开始衰竭那么就危险了。

经济承载了人类文明的一切如果经济陷入恶性的停滞或衰退就像人体内的血液停止了流动或者器官发生了衰竭那么就是回归自然的时候了。人体回归自然就是死亡人类社会回归自然就是动物世界会发生骚乱、暴动、屠杀、掠夺、侵略、战争、逃难等野生动物行为。

——“社会生态系统”(示意图):

    ┌─(创造)─┐

                            ↓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毁灭)─┘

当经济停滞衰退到一定程度新的宏观聚宝盆开始形成宏观聚宝盆效应开始生效货币和物资开始恢复流通经济开始增长然后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和平时代……直到经济危机再次爆发……如此往复——历史王朝的兴衰无不遵循这一规律。

——这就是兴衰交替的历史轮回。而我们人类至今没有打破这个历史轮回,这是非常值得深思和反思的。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聚宝盆”的分类。

聚宝盆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想不到的。粗略的将聚宝盆分为几大类型——其分类方式并非像切蛋糕那样切割式的而是相互交叉、覆盖、重叠的它们分别为:

剥削型、资源型、泡沫型、投机型、借债型、投资型、储蓄型、消费型、太阳型、黑洞型、反馈型、人口型、国家型、生态型、X型、综合型等。

聚宝盆包括两类一类是正聚宝盆”,一类是负聚宝盆。例如:剥削聚宝盆可分为正剥削聚宝盆反剥削聚宝盆借债聚宝盆可分为债权聚宝盆债务聚宝盆。虽然正聚宝盆负聚宝盆的驱动方向正好相反但在逻辑机理上是相通的。

——剥削型

剥削只是人为提出的虚拟概念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是存在的就像一个幽灵一直在影响着社会。它没有智能却能利用贪欲俘获最聪明、最能干的人充当它的奴隶;它没有形体却时常出没在你我身边堂而皇之的拿走我们的财富。

有人找到了它的行踪原来它幻化成一个看不见的聚宝盆”,“盆内阶级是它俘获来的精神奴隶。货币、物资不断流通供求法则规范了经济秩序然而剥削聚宝盆效应同时在发挥威力盆内阶级的财富越积越多。

这是一个危机隐患如果没有人认识到剥削的存在或者听之任之那么它就会像潜伏的恶魔逐步壮大自己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制造灾难。

好在人们发现了它有的人以高税收高福利的方式阻止了它的壮大使它一直弱小永远不能兴风作浪了;有的人试图杀死它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使它永远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可是限制了或者打碎了剥削聚宝盆”,一切都安全了吗?

非也因为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非常多的聚宝盆。仅仅扼杀了剥削并不能安枕无忧经济危机依然会以其他的类型爆发。

——资源型

资源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即稀缺资源和非稀缺资源。用完就不复存在的资源叫做有限资源比如汽油、面包、药品等;用了之后依然存在的资源叫做无限资源比如科技、文化资源等。

有限资源表现为稀缺的属性也就意味着以有限资源建立起来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在资源枯竭之前找到替代资源而且相关的产业也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资源枯竭之时有限资源聚宝盆效应就会失效盆内经济就会崩溃。

无限资源也称非稀缺资源”,表现为不可消耗的属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电脑软件、个人才华、明星脸蛋、美丽风景等。其中个人才华、明星脸蛋会因个人死亡而消失似乎是可消耗的然而从整体上考虑由于新老更替仍然表现出整体的不可消耗性聚宝盆效应在这些阶层持久生效。

精英人才数量很少似乎是稀缺的怎么能说个人才华是非稀缺资源呢?这要分的清楚人才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可以稀缺而人的才华不可消耗属于非稀缺资源。比如耶稣、默罕默德、释迦牟尼、老子这样的圣贤几千年才出这么几个极端稀缺了而他们的思想却是源远流长永不枯竭是非稀缺的。

因为无限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资源聚宝盆一旦建立便具备无限的潜力实现财富的聚敛如果失控会形成盆内阶级对货币的聚敛盆内阶级再将货币用以投资由此会带动相关经济元素加入盆内阶级”,这就造成了盆内阶级财富的大量富集富集到一定的程度盆外阶级消费需求萎缩一旦突破了“临界点”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资源本身就是财富在任何经济体制内都无法废除没有任何经济体制可以安枕无忧必须严密监控经济活动的一举一动发现危险信号及时调控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从理论上支持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否定了无政府主义。

——泡沫型

泡沫聚宝盆会促成金融危机其逻辑推理很简单不予论述。

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独自形成聚宝盆”,都具有危机隐患能废止的尽量废止。泡沫的形成原因是炒作、投机等行为。那么问题来了能否彻底杜绝炒作和投机吗?杜绝炒作和投机所需要的社会成本是高还是低?

泡沫的形成是因为炒作、投机而炒作和投机的动机是为了利益。利益可以废除吗?当然不可以。那么制止人们追逐利益之心打消人类的贪欲可行吗?似乎有可行性但需要严密监管而严密监管的本身就是消耗社会成本然而通过强制手段只能制止贪欲导致的行为却不能消灭贪欲。贪欲是人类的本性属于天然法则“上帝”赋予的岂能更改?

在这里希望大家放很多偏见比如对人性的偏见贪财、贪地位、贪功劳、贪荣誉、贪赞美、贪爱等等在人性最原始的动机上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自我满足。贪得无厌被认为是坏的但为荣誉而战、为荣誉而奉献、为爱而牺牲却都被认为是好的实际上无论贪什么不择手段都是错的正当获取都是好的。

——投机型

有一个幽灵它的名字叫投机聚宝盆”,它借助人性的某些欲望俘获了很多人的智能和手腕于是它非常聪明手段非常高明但它又极端愚蠢因为它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把握分寸它不明白为什么要适可而止它的目的只有一个——无限聚敛社会财富聚敛的越多它认为越好。

当今的世界上存在有庞大的投机资金如果实体经济陷入冰点出现无机可投的局面这些庞大的投机资金就会大量涌现出现形成金融海啸使全社会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深渊之中。

——借债型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个最大的借债形式一个是贷款一个是股票。人们总是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长久以来借债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制度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欠债还钱的基本机制才使经济活动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功能。千万不要庆幸这种超能力”,它会造成对未来的透支这种透支也有“临界点”,突破了“临界点”一样会爆发经济危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无节制的透支未来会使未来变成人间地狱。

借债聚宝盆包括债权聚宝盆债务聚宝盆”,本文只论述债务聚宝盆

债务聚宝盆造成的危机是非常可怕的从运行机理上有着双重逻辑。简单讲债务聚宝盆盆内阶级亏欠了盆外阶级很多钱亏欠的钱越来越多终于到了危机爆发的“临界点”,“债务聚宝盆效应开始失效举债消费开始停滞盆内阶级出现了通货紧缩货币流通陷入冰点这就造成大量积淀的货币无用武之地为了寻找新的机会这些货币涌向了盆外阶级”,形成了金融海啸。

那么这些钱涌出来正好把欠债还了岂不正好?若真是如此就好了可惜不是。金融海啸不是还债来的而是席卷财富来的因为这些钱是在寻找新的机会目的是赚钱而不是还债更不是做慈善。

盆内阶级不希望自己通货紧缩希望经济的血液流动起来于是进行了输血行动——降低利率和印钞票——说白了就是为了使市场流通的钱多一些货币流通量大一些。可惜效果不明显因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已经负债累累了还怎么扩大消费?货币流通没有显著增加反而造成了通胀压力,同时大量的热钱又跑到盆外去了盆外阶级造成了通货膨胀

这就是双重逻辑(当然这种双重逻辑不是债务聚宝盆独有的)钱多了不成少了更不成怎么弄都不成。继续举债消费?不是不可以但是更大烈度的危机会接踵而至因为本来就是因欠债而造成的危机反而继续举债就相当于拿汽油去灭火越浇火越旺。

——投资型

投资可以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副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投资聚宝盆跟其他聚宝盆一样若听之任之不注意把握分寸照样能造成经济危机而且造成的严重程度更致命根本无法挽救只能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

投资以后会建起庞大的公路网、铁路网、建筑群、金字塔、长城、始皇陵、阿房宫、圆明园、大教堂、摩天大楼、巨型水利枢纽等等。

大规模投资这些大项目会将社会财富富集成建筑奇迹期间会拉动内需拉动经济迅猛增长经济会表现出高度繁荣然而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是极不健康的因为这种方式本身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隐患。

大规模投资会带动盆内经济蓬勃发展庞大的产业会以大规模投资为中心建立起来如果突然停止投资相关产业将大幅萎缩所以不能停止投资而为了经济的增长甚至要加大投资这就很容易造成盆内阶级盆外阶级的两极分化导致经济发展与盆外阶级消费需求的脱节所以此类经济体越发展消费需求相对越萎缩。

当社会开始出现危机苗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最佳的调整时机。因为盆内经济过于庞大而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时间内盆外阶级的消费需求建立不起来所以社会资金依然会倾向于投资盆内阶级”,这就形成一种路径依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便会迎来投资型经济危机

粮食、衣物、房子、汽车、轮船、木材、石油、金属等物资是可以再利用的即便由它们大规模富集引起了经济危机甚至引发了战乱起码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它们再分配整个社会不至于陷入贫穷。可是这些建筑奇迹怎么再分配?把长城和金字塔拆了大家分了拿块大石头回家有什么用呢?所以投资聚宝盆效应而爆发的经济危机危害更大很有可能会使危机后的社会陷入极端贫穷。很多显赫一时的大帝国正是因此而败亡的比如中国古代的大秦帝国。

说到底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原则是把握分寸适可而止

建立起投资聚宝盆不要紧但同时也要建立起盆外阶级的消费需求须做到不偏不倚并驾齐驱才能避免危机的爆发才有可能促使经济的持续繁荣。

——国家型

只要有国家的存在就一定会爆发经济危机也可以说只要有分裂的存在就一定会爆发经济危机。因为只要有国家和贸易就一定会形成国家聚宝盆”,只要有国家聚宝盆”,“国家聚宝盆效应就会持续生效而且这是不可逆的——因为国家自私的国家本性一直存在发达国家不可能大规模援助发展中国家——宏观上不可逆的聚宝盆效应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

所以,唯一的选择是加强全球治理,最终废除国家走向世界大同——大同并非简单的合在一块而是和在一块相互和谐、共存共荣的法则。

有人讲:如果国家聚宝盆效应不可逆那么发达国家一直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就永远没有机会。可是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英国曾经是最大的帝国而如今的美国却是最大的超级大国日本曾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如今中国却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怎么能说国家聚宝盆效应是不可逆的呢?

国家聚宝盆效应可逆性一般是通过危机、战争、革命等形式发生了逆转一般是通过国家聚宝盆溃败而发生了逆转这样的逆转不是在完善的经济体制内发生的。试问这样的可逆性有什么好?

当然“放纵自由主义”贸易机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超越发达国家穷国可以超越富国呈现出板块轮动的状态然而这是多个聚宝盆效应综合效应的结果跟国家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经济制度、军事力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人文形态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跟一切形式的聚宝盆密切相关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可以讲任何聚宝盆效应都是不可逆的其表现出的可逆性是由于其他的聚宝盆效应对其具有削弱、抑制、抵消、反馈等作用。严格来讲危机、战争、革命等都是综合的负聚宝盆效应”,对财富具有一定程度的毁灭作用对国家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个“放纵自由主义”竞争机制下很难实现持续稳健的可逆性机制如果可以实现那么就不会爆发经济危机了。国家间也很难自动建立起持续稳健的可逆性机制如果建立起来了那么就是大同世界也就没有传统意义的国家概念了。

有人说了:“你说的对我们有发达的交通和便利的通信已经有条件组建大同世界了不过各国政见不同各民族意识形态不同各宗教派别不同这大同政府该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该通行什么样的法律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何来大同世界?

要想实现人类大同,一个圆满的、一通百通的思想体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即便能够建立起大同世界日后仍然脱离不了解体的命运仍然逃离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怪圈。

——生态型

在今天工业文明消耗了自然资源、排放了污染、排放出温室气体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如果这种趋势不能扭转大规模的生态灾难会接踵而至最终受伤的仍然是经济。将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体看成财富富集的方式可以称之为生态聚宝盆”,“盆内阶级是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体盆外阶级是自然生态。生态聚宝盆效应造成的经济危机”,其机理是盆内阶级对自然生态的掠夺造成自然生态贫瘠化最终因大自然的生态灾难而爆发,造成“生态型经济危机”。

不要认为只有人类懂得革命大自然一样懂得当人类将大自然无情掠夺到一定的程度大自然就要起义、要造反、要革命、要拿回本属于她的财富。

自然生态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福利而在今后人类要想维系这种福利却需要自己消费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这是人类向大自然偿还债务——必须偿还的债务。

“天人经济学”重要理念将经济学从狭义通向了广义:原来不止电脑、汽车、房子、飞机、科技、工厂、粮食、医疗、教育、体育、旅游等是经济还有空气、海洋、陆地、岛屿、湖泊、森林、草原、角马、狮子、大象甚至地球、太阳、月球、星辰……所有的一切都是经济;原来经济的组成元素不止是人类,阶级的划分对象也不止是人类,还有企业、产业、城市、国家、剥削、借债、泡沫、资源、储蓄、投资……更有日月星辰、天地万物。

所有的一切虚拟的、现实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是经济。所以,我们要效法天地精神,将所有的经济元素一视同仁,平等、公平的对待。

当今世界各国政要都有一个误区都在嫌弃经济增长不够嫌弃生产力不够发达然而生态失衡的征兆已经开始显现地球母亲在警告人类她已经快承受不住了可是我们还想扩张难道非要造成地球的资源耗竭环境失衡才罢休?不能再扩张下去了生产力也不能再以这样的方式发展了该是适可而止的时候了。当今的生产力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人类的物质文化需要了只要建立起合理的社会体制少一些不必要的奢华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少一些贪得无厌多一些互爱互助每个人都可以很幸福。

——太阳型

太阳并非天上的那个太阳而是形象的借喻泛指能够无限向外输出有用事物的存在。其中包括无限资源如电脑软件、宗教思想、文化遗产等;也包括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如空气、水、风、雨、电、体力、脑力等。

“天人经济学”劳动被认为是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在这里劳动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人类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也包括动物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包括机器的劳动以及大自然的劳动。

太阳聚宝盆指以无限资源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为中心将社会财富进行富集的方式盆内阶级是相关的经济元素盆外阶级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经济元素。

太阳聚宝盆似乎很难爆发经济危机因为:一、建立的基础非常稳固不会枯竭也就意味着盆内经济不会全盘崩溃;二、无限资源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有时候是人们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不需要的是值钱的也可以是免费的。粗看起来似乎很对然而太阳聚宝盆是借助其他的聚宝盆效应的威力制造经济危机的。

太阳聚宝盆可以借助投资聚宝盆效应使盆内经济过于庞大从而制造经济危机;也可以借助投机聚宝盆效应制造产业泡沫从而制造金融危机;等等。

这种单独拿出来分析似乎没有问题、非常安全而将其放入经济大环境中却在无形中形成了危机隐患的聚宝盆非常具有隐秘性隐秘性越高越容易使人麻痹大意相对而言也就越危险。例如在一些风景秀丽的小国容易形成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若国外出现经济问题致使游客锐减整个国家都会陷入破产的危机。

——黑洞型

黑洞是一种天体具有极其强大的引力能够将附近的天体吞没连光子都逃不掉。黑洞具有这样显著的特点,我们便可以借喻黑洞的属性来形容一去不复返的社会财富将社会财富一去不复返的一切机制称作黑洞聚宝盆黑洞聚宝盆太阳聚宝盆在驱动方向上是正好相反的。

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要消耗社会财富;建设庞大的建筑奇迹需要消耗巨大的社会财富像长城、金字塔、始皇陵等;庞大的公路网、铁路网、建筑群需要巨额的维护费用;将大量的财宝埋入豪华的墓穴;国防开销、医疗开销、淘汰落后产能、国家衰亡、自然灾害、人口死亡……以上的经济行为就像将社会财富丢进黑洞那般有去无回。

——反馈型

反馈是一个天然法则。“天人经济学”上指反馈聚宝盆效应反过来影响反馈聚宝盆效应本身起增强作用的叫正反馈聚宝盆效应”,起减弱作用的叫负反馈聚宝盆效应

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拿赚钱来讲有实力的更容易赚到钱赚到钱后更有实力;没实力的不容易赚到钱赚的少了就更没有实力——这是“正反馈聚宝盆效应”的结果。

——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理论是为了迎合“自动均衡论”而产生的。真正的“边际效应”类似于“木桶效应”,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水位的高低,我们可以试想一个非常巨大的木桶:当在高木板上加高的时候,“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容量几乎没有增加;而在最低木板上加高的时候,“边际效应”是递增的。

正反馈聚宝盆效应造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实格局,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如果听之任之那么经济危机的爆发便成为必然

——人口型

人口聚宝盆具有资源聚宝盆效应消费聚宝盆效应黑洞聚宝盆效应、和生态聚宝盆效应等多重效应。人口问题解决好了是全人类的福祉解决不好同样也是灾难性的。人口数量过多相当于透支未来人口一旦突破社会和环境所能承受的“临界点”,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解决人口问题既要解决人口数量问题又要解决人口素质问题还要解决就业的问题

——储蓄型

老百姓将钱储蓄在银行里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再将这些钱放贷借给投资者投资者再将这些钱用于投资整个过程发生了两次借债、一次投资。综合来看储蓄聚宝盆具有借债聚宝盆投资聚宝盆的双重效应高储蓄率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高储蓄率必然导致低消费率这其中的逻辑推理并不复杂高储蓄率必定意味着高投资依据上文的推理高投资会导致经济发展与消费需求的脱节形成两极分化消费需求相对就要萎缩。(而低消费率却不一定导致高储蓄率。)

——消费型

长期以来,市场主义者补贴消费视为打激素”,视为不健康的消费模式这是因为只认识到了市场的供求法则”,却完全忽略了市场的聚宝盆效应聚宝盆效应就是损不足补有余效应盆内阶级盆外阶级剥削效应”,会促成盆内阶级盆外阶级的两极分化如果没有形成相应的负聚宝盆效应”,那么一定会造成盆外阶级消费需求持续萎缩最终造成经济危机。补贴消费属于人为加入负聚宝盆效应”,使损不足补有余效应和损有余补不足效应同时生效通过调控机制达到市场的和谐稳健状态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所以补贴消费应常态化。

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大危机基本上都是从人口的消费需求萎缩发起的。人口的消费需求极度萎缩人们就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这时候人心思变革命运动就会风起云涌发生社会大变革。

提振消费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繁荣但也不能无限消费不能超越社会财富的承受能力否则会形成坐吃山空的局面经济危机依然会爆发。

——X

X代表未知我们所能想到的经济元素都可以独自成聚宝盆”,比如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制度型、法律型、意识形态型、宗教型、民族型、部落型、战争型、特权型等等我们所不能想到的经济元素也都可以独自成聚宝盆”,这就向我们每一个统治者和经济学专家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要盲目乐观、麻痹大意。

危机爆发之前一定会显现各种征兆须高度注意及早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征兆从哪里来?只要我们学会聆听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会从人们的口中发出、会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出、会从人们的表情发出、会从人们的心灵发出、会从动物的鸣叫发出、会从植物的状态发出、会从高山的冰川发出、会从空气的气味发出、会从河水的味道发出……

任何的私心、残忍、无知、偏见、愚昧终究会毁灭我们自己。动物发出了嘶鸣向我们抗议、冰川融化了向我们流泪、森林枯竭了向我们诉苦、河流改变了颜色向我们求救、人们不堪忍受发出了怒吼……面对这些信息统治者不能不闻不问。

实际上一个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经济体制一定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经济体制。

——综合型

各种聚宝盆效应会相互叠加、促进、削弱、抑制、催化、抵消、累积、反馈、负反馈形成综合效应所以任何经济危机都不是单一类型的聚宝盆效应造成的都是综合聚宝盆效应的结果。

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定量,每一种经济元素都是变量。围绕单一的经济元素建立起来的杠杆化经济结构是非常脆弱的。

聚敛天下财富的聚宝盆多好呵我们每个人都想有。是啊追求财富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个不符合天道秩序的社会谁敢保证这些聚宝盆会落入谁的手中?当人类的贪欲像无底洞永远都填不满时便会招来天怒神罚”,所以得有人管着这些聚宝盆。谁管?年画中画着一位公正无私的神——“财神爷”,这些聚宝盆自然要归“财神爷”管了。

人类在治理经济事务时“经济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的“守护者”要担当起财神爷的角色严密监控着这些聚宝盆”,并将盆内的财富合理分配给不同的阶级。这是杜绝、避免、治理经济危机的唯一途径是人类文明继续前进的基本保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类在治理天人经济当中要担当的起这份职责。

实际上,“经济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等一切“人造生态系统”,都可以统称为“聚宝盆”生态系统;“生物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也都可以统称为“聚宝盆”生态系统。天地万物都可以纳入到“天人经济学”当中,所以“天人经济学”适用于一切领域,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地球文明,也适用于未来的星际文明,我们人类要自觉的充当“上帝”的使者,效法“上帝的天平”,端平“人类的天平”,努力治理好“天人经济”。

建立平等、公平的聚宝盆生态系统,才能使社会的“聚宝盆”拥有取之不竭的“盆外资源”,避免走向崩溃,从而避免了整个社会大起大落——这是打破历史轮回的唯一方法。

“天人经济学”中的“天”是指“天道”,“人”是指人事。

“天道”包括了天之“法”(“上帝的天平”)和天之“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兽性、人性、神性、天性等),所以“天道”就是“上帝的权杖”。

所有的人事都要受到“天道”的制约无一例外试图打破“天道”的行为最终打破的是自己。我们面对“天道”,须怀着敬畏的心态科学的认识“天道”。

“天人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效法了“上帝”对万物的平等、公平的精神,以“天道”为思想的核心,敬畏“天道”、认识“天道”,以“天本位”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人本位”的思维方式,不再拘泥于人造财富与自然财富的界限,将天地万物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为什么其他的经济学不具备万物平等、万事公平的思想呢?因为人类一直自诩为“天之骄子”,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通过科技的手段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唯我独尊”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忽视了万物平等、万事公平的“天道法则”,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局限性。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品尝由我们自己种下的恶果,环境失衡、气候变化、物种灭绝,不由自主的,我们学会了谦卑,学会了敬畏。

“天人经济学”属于“天本位”的经济学科,其优势在于简单,却可以用最简单的视角和最直观的方法去发现任何形式的两极分化,为有效的避免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已经发生的经济危机提供了破解的思路,为人类的长治久安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章  “魔剑效应”

什么是“魔剑效应”呢?武侠小说里有一种非常有灵性的武器——魔剑,武功不高强、心智不坚强的人得到了魔剑,会因为无力驾驭魔剑的强大灵力而变成魔剑的傀儡,任其摆布,最终被魔剑反噬而死。

“魔剑效应”实际上是一种单向的剥削,是“物”对“人”的剥削,是恶性的“聚宝盆效应”。“经济肿瘤”和“经济泡沫”正是“魔剑效应”的恶果。

——经济肿瘤

有人认为废除了私有制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是可以杜绝经济危机的,这是错误的。你还在拘泥于“人本位”的思维陷阱吗?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元素、核心元素但绝非唯一元素。什么是私有制?实际上任何所有制都可以是私有制可以是国家私有、集体私有、产业私有进一步深入可以认为有剥削私有、资源私有、泡沫私有、借债私有、投资私有、储蓄私有、生态私有等等。这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它们都是经济活动当中的重要元素、重要成员其中任何一项经济元素都能独立打造成聚宝盆”,任何一个聚宝盆的财富聚敛度突破了危机爆发的“临界点”,照样会爆发经济危机。

——这正是社会主义的失误之一,只注重人与人的平等,忽略了人与其他经济元素、以及各种经济元素之间的平等。“人剥削人”跟“物剥削人”是一样的,一样会造成经济危机。

那么,“物”怎么会剥削人呢?

我们以修建铁路为例其实很简单用今天的话就是产业链。铁路需要大量的钢材、木料、石料、水泥、人力等会联动钢材厂、伐木场、采石场、水泥厂等企业及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养活了大量的人口。铁路项目一旦启动相关产业、企业及企业职工的规模就会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问题是如果停止投资铁路不修建了那么很多相关的劳动力就会没事干庞大的产业集群就会闲置经济就难以发展甚至还有崩溃的危机因此不能停止投资我们正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相关的产业所以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投资不仅不会停止还会加大投资。

主观上,我们希望迅速增长的愿望和行动很强烈;客观上,我们确实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所以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

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选择可是问题是如何把握分寸?难道真的是——我们的钢铁厂、大油田、大水利工程、大交通网、大飞机制造业、大船舶工业、先进军事工业等等越发达我们的经济繁荣

可能会质疑道:难道不是吗?

适度规模的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问题而相对超大规模的这种方式却存在着巨大的危机隐患。什么隐患?说白了就是——想停却停不下来了因为停下来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工厂会废弃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会闲置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于是修完铁路修大坝修玩大坝建桥梁建完桥梁建工厂建完工厂修公路……越建设相关产业越庞大相关产业越庞大越要建设。

大项目带动了庞大的产业链可是大项目完工之后产业链无事可做就会断掉轻则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劳动力无事可做重则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的崩溃所以只能再立大项目因此大项目会一个接一个。在一个接一个的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产业会越来越庞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相关产业与其他经济元素的两极分化——比如与民生工程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因为资源几乎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的建筑拿不出剩余资源来改善民生因此民生问题就难以解决。道理非常简单社会财富相对而言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用来搞建设了就不能用来搞民生此消就要彼长。

两极分化突破了临界点”,就会爆发经济危机。说句形象的话:老虎养不起了。这里的老虎就是围绕投资中心建立起来的相对庞大的产业集群。老虎不养了吗?如果饿死了艰苦奋斗的成果就这样付之东流任谁都不忍心;放归山林又会到处吃人——无论是“公有化”还是“私有化”只要继续存在都会形成对人的“剥削”;而且大量的劳工如何安置?这又是一个大问题。结构调整吗?路径依赖具有强烈的反结构调整的能力因此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陷入两难境地想养老虎却养不起了放归山林又放不得那只好勒紧裤腰带供奉着。如果仍旧执迷不悟任其发展下去这就不是谁养活谁、养活不养活的问题了弄不好会恶化成整个经济体的“经济肿瘤

那么什么是经济肿瘤呢?简单讲就是在相对贫瘠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形成了经济体无力驾驭的庞大产业或者产业这种庞大产业或者产业链就会像癌变一样越来越庞大吸取着经济的生命体直到吸干为止。

——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而“寿命”却极其短暂的大帝国几乎都是因“经济肿瘤”而崩溃的。

——经济泡沫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上涨、刺激生产;价格下跌、刺激消费——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供求法则

理论上的供求关系仅仅局限于生产和消费之间却忽略了泡沫的干扰而泡沫却是造成供求关系严重失真的罪魁祸首造成了理论上的供求关系与实际上的供求关系的严重偏差。

人为的囤积、惜售、投机、炒作等行为造成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假象。也就是说供求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在规范的供求关系(现实中的供求关系)而不是在规范的供求关系(理论上的供求关系)。

囤积、惜售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大规模的囤积、惜售会造成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假象。供求法则这只看不见的手可分辨不清真与假一律加以规范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而格上涨又会造成更大规模的囤积、惜售倾向供不应求的假象就会更严重如此循环下去价格就会持续上涨。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大量的投机资金就会纷纷涌入做大了泡沫。

当泡沫过大价格高到造成消费需求的大幅萎缩然后就会形成供大于求假象”,价格就会下跌。很多的囤积、惜售者知道价格高峰已过害怕价格会进一步下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会大量出售造成集中上市的局面这就进一步造成了供大于求假象”,价格又会下跌于是大规模的抛售浪潮开始形成同时投机资金也会纷纷撤离价格就会一落千丈直到生产者无利可图不去生产了然后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供不应求

接下来价格会上涨生产者生产积极性开始提升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盲目跟风现象会大量涌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规律。

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生产者还在生产只要整个产业链还能承担只要消费需求尚且可以泡沫就会做到最大化”,直到生产者无利可图或者某产业链条无力承担或者消费需求大幅萎缩泡沫才会开始破裂。

所以泡沫放大了供求关系的理论阈值将理论阈值的边界与崩溃的边界——即生产者无利可图的边界或者某产业链条无力承担的边界或者消费需求大幅萎缩的边界衔接……甚至会突破崩溃边界与全社会的忍受边界衔接。

如果崩溃发生在微观经济只不过是某些企业倒闭某个产业震荡暂时不会出大问题;可是崩溃发生在宏观经济就是经济危机如果还不逆转局势将泡沫边界推向人口的忍受边界人们饥寒交迫就会铤而走险那么就是社会大变革的时候了会发生战争、革命等事件。

然而就算崩溃发生在微观经济也会出现危机隐患。在相关产业中最容易崩溃的是弱者是那些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效率低下的中小企业。当弱者被淘汰强者勉强生存下来之后会迎来下一次的周期生存下来的强者会继续发展借机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当迎来了下一次的崩溃期强者抗风险能力更强刚刚起步的弱者更容易被淘汰。长此以往会逐渐形成两极分化而当两极分化达到极致会迎来宏观经济大周期的崩溃期也就是经济危机。

以盈利为目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如果任其自由膨胀那么一定会形成泡沫并且会把泡沫做到最大化。因此理论上的自动均衡机制拿到现实当中会因泡沫的干扰而变成崩溃分化机制

我们常常提到某些经济活动可以规避风险或者套期保值。依照“放纵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自动均衡论,它们具有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这个基本理论在“天本位”的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要想使一切经济活动真正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种经济活动必须不具有投机、炒作的功能否则一定会丧失了规避风险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便逻辑上具有规避风险功能的经济活动如果这种经济活动可以炒作和投机,那么这种经济活动也会很容易丧失规避风险的功能反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放大风险的功能原因就是泡沫而且一定是会做到最大化的泡沫而泡沫的破裂需要某种崩溃为前提比如生产者无利可图或者某个产业链条无力承担或者消费需求大幅萎缩。

评判一种经济活动是否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最重要的指标是这种经济活动是否可以造成囤积、惜售、炒作等行为是否能够形成泡沫其中有一个“临界值”,“临界值”之内这种经济活动可以规避风险突破了“临界值”,就会放大风险。

举例论证苹果生产具有季节性如果秋季成熟的时候集中上市那么就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会很低不利于生产者。这时候如果将大部分苹果放进冷库储存起来逐步出售那么就避免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苹果的价格就会相对平稳一些有利于各方利益这时候冷库起了规避风险的功能。

可是如果行市较好大量的投机者更倾向于将苹果放入冷库囤积起来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那么供不应求的格局会加剧价格会疯长价格疯长又会带动更多人的囤积、惜售的倾向价格泡沫会越来越大直到价格高到消费需求大幅萎缩滞销出现投机者又会纷纷抛售大量苹果集中上市造成供过于求的格局价格会跳水大量的果农、中间商都会蒙受巨大损失少量投机者却获得暴利。这时候冷库却是起了放大风险的功能。

资本市场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比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临界值”一定处于泡沫的阈值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只要泡沫做到了最大化,一定会超越“临界值”。如果泡沫小没有触碰“临界值”,资本市场就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如果泡沫大到突破了“临界值”,资本市场就具有放大风险的功能。我们一直在倡导理性投资但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明知风险很大也会铤而走险使得市场具有了赌博性泡沫正是因为这种赌博的心理作用下而产生的。

——“经济肿瘤”是财物对人的剥削,而“经济泡沫”是金钱对人的剥削。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人说,共享。不,当“魔剑效应”大行其道的时候,已经不是共享可以解决问题了,就像长城、金字塔、航空母舰、战斗机、坦克这些东西共享之后就是一堆石头和废铁,失去了使用价值。当一个经济体产生了“经济肿瘤”就一定意味着灾难的开始,产生了“经济泡沫”,就一定有破灭的时候。

正常的“聚宝盆效应”构建的生态系统是可以通过“共享”而达到均衡;而由“魔剑效应”构建的生态系统——“魔剑生态系统”中的“共享”概念却是一种极端的毁灭——天地共享就是毁灭。

“魔剑生态系统”不是“人造生态系统”,而是“自然生态系统”,因为这个系统的“回收法则”是“毁灭”,是“上帝”直接掌控的。

因为“魔剑生态系统”是通过毁灭完成循环的,会对整个经济体造成致命的威胁,所以我们人类能够做的是尽力阻止“魔剑效应”的生成,或者限制“魔剑效应”的威力,把“经济肿瘤”和“经济泡沫”限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如果已经产生了“经济肿瘤”和“经济泡沫”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割掉肿瘤,挤破泡沫。如果这样做必须以牺牲整个经济体作为代价,那么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涅槃重生,这意味着全面的变革,否则整个经济体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大崩塌。人类历史上的全面变革基本上都是通过长期的动乱完成的,而通过和平的方式转变成功的先例屈指可数,可见转变的难度非常大,一不小心就会功亏一篑。如果统治者认识到了事态的严峻,愿意转变,那么首先要得到人心的支持,这时候的首选是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得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对执政当局形成经济上的依赖,不愿意当局下台,然后再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引导民众,这是最有效、最保险、成本最低的方法。反之,一旦社会发生革命事件,导致内战,政治体系发生了崩塌,再想重新建立起来就非常困难了,甚至有可能需要历经上百年的持续动乱。

第四章  简论《西游记》——危机世界的救赎

如果说四大名著是人类历史的影射,那么《红楼梦》影射了经济危机下旧社会体系的逐步崩解,《水浒传》影射了人民群众废旧立新的尝试与迷茫,《三国演义》影射了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的斗争与残酷——

可惜“曹雪芹”死的太早,没有完成《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或许他能够指明救赎之道,但从他完成的内容来看没有给予明确的解答。“曹雪芹”的思想大概更倾向于传统的宗教思想,其救赎之道应该是教化世人,认为只要人人积德行善、行为有节有度便可打破历史轮回。且不说该理论能否成立,单纯从教化上下功夫而使每个人都变成善人,介于传统宗教教化了数千年都没有成功,至少至今仍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

《水浒传》同样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很多人对宋江的投降主义做法大加诟病,这是没有读懂《水浒传》的核心思想。宋江一定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吃喝玩乐、唯利是图,看到了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更多的是“杀富济己”)、草菅人命,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看到了梁山好汉内部的派别之争,看到了很多很多……谁敢保证这些人打下江山之后,天下会长治久安?谁敢保证这些人打下江山之后,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宋江不敢保证,今天的人们一样也不敢保证。

一旦烽烟四起,受苦受难的是天下苍生。既然未来的前景依然渺茫,今天的流血牺牲还值不值得?

如果可以避免这场浩劫,为何不去尝试?宋江是个英雄,也有相当的能力在历史上留下英雄的“美名”,但是他为了避免一场浩劫,宁愿被后人称为狗熊,何其悲悯的胸怀!

然而,宋江的悲悯无济于事,他所保全的只是一场一厢情愿的梦幻,人的情怀终究摆脱不了历史轮回的束缚。《水浒传》里讲“替天行道”,如果悲悯苍生的胸怀与德行都不足以打破历史的轮回,那么这个天还有道吗?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天问”。

天,当然有道,无道的王朝终将会走向灭亡。宋江极力避免的浩劫在《三国演义》上演了,王朝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哀鸿遍野,尔虞我诈,阴谋阳谋,再历经长时间的战争再统一,然而统一之后还有危机,历史的轮回终究不可逃脱。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之后,还是不能摆脱兴衰交替的历史轮回,是非成败转头空,仿佛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禁使人哀叹惆怅。

英雄也好,狗熊也罢,原来都没有区别,都是在历史的轮回中不由自主的存在着,任何的丰功伟业都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

世界发展到今天,历史的轮回逐步走到了尽头,我们人类的气数将尽,当今的人类面临的所有危机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要严峻。我们怎么能闲云野鹤般的一壶浊酒喜相逢,将古今之事都付笑谈中呢?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当务之急是打破历史的轮回,实现自我救赎。但看世界风云,《红楼梦》开始上演了,《水浒传》紧随其后,《三国演义》呼之欲出,历史轮回再次归来。

那么路在何方?

《西游记》通篇都在讲如何“修成正果”,如果把全人类看作一个修行路上的修行者,那么人类是否可以从《西游记》中找到打破历史轮回的法宝,而使全人类“修成正果”呢?不一定,因为这需要机缘,我们不必过于强求。但是,“顺天命”的同时,我们必须“尽人事”,否则“上帝”都不愿帮我们。那就让我们走近《西游记》,寻找“修成正果”的法宝,尽尽人事吧。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孙悟空是自由的化身;唐玄奘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法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猪八戒是人(老百姓)的缩影;沙和尚和小白龙象征了社会稳健的中坚力量;另外,佛法、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是宇宙法则(“天道”)的代表。

孙悟空是自由的化身,初出茅庐的时候仗着自己的广大神通大闹天宫,扬言要做玉皇大帝。以当时孙悟空的德行,若真的当上了玉皇大帝,三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需猜想,但看人类历史,雄心勃勃的新王朝建立之初,新的统治者也很想废旧立新,彻底改革,可是改来改去,越改越像旧王朝了。由此可见,改朝换代除了大流血大牺牲,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只有两个,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科学。

如果初出茅庐的孙悟空当上了玉帝,一定会在很长时间内使三界陷入混乱,等到孙悟空学会了治理三界的本事,却并不比当下的玉帝更出色,因此以大局为重,孙悟空最好不当玉帝。为了避免悲剧、打破轮回,五指山发挥了作用。

自由是美好的,是必须提倡的,但是这个世界只剩下了自由,行不行,社会能不能良性运转?

造成危机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性的贪婪,而长久以来,学术精英极力推崇“放纵自由主义”经济学,政治精英制定“放纵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经济精英便放纵了,永无止境的聚敛社会财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贪婪的人性空前膨胀,膨胀的无边无际,最终使今天的世界陷入危机当中。

“放纵自由主义”似乎是最自由的,实则不然。在“放纵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人的自由是被金钱、商品、奢华、浪费、“经济泡沫”、“经济肿瘤”等剥夺的。“放纵自由主义”会将竞争的烈度和规模在法律的框架下做到最大化,会使不合理的经济掠夺和剥削合法化,久而久之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贸易的失衡、经济体的两极分化,最终会因全世界消费需求的萎缩爆发经济危机,届时全人类99%非富有阶层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基本的自由。

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是“放纵自由主义”造成的,而“放纵自由主义”是当今西方的核心价值观造成的。“放纵自由主义”间接带来了道德沦丧、精神荒漠,金钱变成新时代的最高信仰,高呼“我很贪婪、我很有企图心、我很有野心”的人成为新时代的英雄;美国的唯我独尊、随心所欲制造了金融危机;无节制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气候危机;人类的无节制扩张造成了生态危机、资源危机。

所以,孙悟空不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顺应“天道人心”的法制),否则就会危机重重。

如果没有如来佛祖,花果山就成为神话版的梁山,天庭就成为神话版的贾府,三界就很容易成为神话版的三国;如果没有唐玄奘,孙悟空将永生被压在五指山下,自由永远被强权压制;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会重演历史,重复过去的错误,历史的轮回也将永不止息,众生将饱受轮回之苦。

“修成正果”与“救赎之道”是一个意思,佛家思想在《西游记》中也仅仅是一个道具,具体的“修成正果”的方法却是《西游记》想要向世人道明的。

历经八十一难上灵山、见如来、取真经象征了人类探寻、认识宇宙法则的历程——我们人类何曾不是历经了磨难才认识到了诸多的宇宙法则?我们曾经以为科技革命可以使我们“唯我独尊”,我们曾经无知而狂妄的说过“人定胜天”,然而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的残酷现实给我们当头一棒,我们终究逃不出宇宙法则,不能违背“天道”。冥冥之中总有那么一条不可轻易跨越的警戒线存在于天地间,约束着万事万物不可为所欲为。《西游记》把这条警戒线幻化成了紧箍咒。

《西游记》之所以与其他三部名著不同,是因为其他三部缺少了紧箍咒,实际上在无形中是存在的,只是不小心触碰了、违背了,以致遭受恶果。其实,迷茫的人们不是不知道紧箍咒的存在,只是不知道该戴在谁的头上,什么情况下该念这紧箍咒,所以,要么随意给人戴上成为强权,要么把紧箍咒扔掉放任自由。

仔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看不见的紧箍咒。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每一难的起因都是有人触犯了这些看不见的紧箍咒,有的是唐僧师徒触犯的,有的是妖怪触犯的,比如关系不和、好为人师、非分之想、贪得无厌、爱慕虚荣等等。当我们侵犯了别人,别人就成为我们的紧箍咒;当别人侵犯了我们,我们就成为了别人的紧箍咒。

其实,这不仅局限于人与人,还涉及到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的范畴。我们都知道社会的财富分配要合理,如果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社会就会出问题,这不仅仅是人的贫富分化造成的,也可能是人与泡沫、人与国家、国家与泡沫、国家与国家、泡沫与债务、债务与产业、产业与民生、民生与资源……的两极分化造成的。

结构性失衡的“临界值”就是社会危机的紧箍咒,跨越了“临界值”,就会出现大问题。“放纵自由主义”,无论是富豪、产业、国家,还是泡沫、债务等聚敛财富的量终究会大到触碰社会的紧箍咒,经济危机就一定会爆发。

唐玄奘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法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人和妖可以分不清,那是因为没有火眼金睛——工业革命没有错,因为早期人们不知道会造成温室效应,而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再放纵自由扩张就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是犯罪。尽管没有火眼金睛,但是经验教训一定要吸取,在大是大非面前,唐僧却从不含糊。作为学术精英、经济精英、政治精英,一定要具备唐僧式的智慧与果敢,否则就是祸害社会。

猪八戒是功利主义者,如果没有唐僧和孙悟空的管束,不知要犯下多少错误,别说修成正果,恐怕连妖怪都做不光彩。猪八戒可以成事,也可以坏事,这要看在谁的带领下。猪八戒就是那墙头草随风倒,常常在唐僧面前说孙悟空的坏话,在孙悟空面前说师父管教太严。猪八戒糊涂,但有一件事一点都不糊涂,那就是吃,吃饱了你说什么是什么,吃不饱就使性子。

如果说唐僧、孙悟空好比两种治世思想,那么猪八戒便是这两种治理思想体制下的老百姓。老百姓生活进步了就拥护当局,当局说什么就是什么,当局说自由主义好,那就崇尚自由,当局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那就强调规则的重要;可是,一旦生活不如意了,那就使性子了,当局说东好,他偏说西好,当局说很好,他偏说很坏。

跟猪八戒讲道理,他听不进去;而且有便宜就占,不计后果;有空闲就偷懒,无论多么危急;大难来临就逃跑,不管别人的死活;遇到困难就要散伙,没有大局意识;吃不饱就闹,罢工不干活;唐僧“死了”,流几滴眼泪,扭头立马要分行李,早已忘掉了师徒情分。

所以,劝老百姓学会理性,不要闹事,以大局为重;劝老百姓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危机时刻想让老百姓站在自己一边,劝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共度难关;向老百姓歌功颂德,希望老百姓记住自己曾经的功德……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太天真,可以做,但不能寄予厚望,与其如此枉费心机,不如想办法使老百姓生活过好了。

社会治理上千万不要轻易给老百姓下一个大槛,社会转型的时候也千万要避免给老百姓留下一个大槛,因为老百姓通常是迈不过去的。有时候,忍一忍确实就过去了,但是老百姓没那个耐心,更不计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了中东的乱局,也已经看到了欧美民众的罢工、游行、骚乱,可见一斑。

提到老百姓,不得不说一说民主。民主的初衷和宿愿就是老百姓要生活的好,所以民主是最基本的社会体制,但不是全部。有一种民主是最要不得的,那就是一切的一切都让老百姓牵着鼻子走,民主就会很容易变成“全民暴政”,试想,如果取经团队让猪八戒做主,那么修成正果绝对是天方夜谭。

所以,要么突出强权,在满足老百姓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治理好全社会,这就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统治集团,不过实现的难度很大,可持续性上难以保障;要么打着民主的旗号进行适度专制,这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模式;要么将民主扩大化,实现“天人民主”,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民主,野生动物也得需要,大气、河流、海洋等都得需要,这是未来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

老百姓不高兴了,以游行示威的方式,甚至造反表示抗议;野生动物没法活了就濒危、灭绝,断掉生态链,也是在抗议;极端气候越来越多,污染的河流鱼虾死绝等等,都是在抗议……人类既然要长治久安、生生不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就必须让每一个生态环节都要有民主的渠道。

老百姓是“生物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一环,以一环的利益为全部的追求目标,而不管其他环节的死活,其实也是一种“独裁”。“放纵自由主义”就是这种独裁政权的铁腕,这样的独裁,最终受伤的还是人类自己。害人就是害自己,帮人就是帮自己,是非常有哲理的。

再说沙和尚。沙和尚最容易被忽略,但是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他代表了社会稳健的基本保障和中坚力量。保障体系、救助体系、安全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都有沙和尚的身影。沙和尚能起多大作用直接体现了当局的政治智慧,在危机时刻,在转变的槛上,最需要沙和尚的坚挺来稳定局面。

唐僧是取经团队的领导者,沙和尚不可轻易离开唐僧,一旦离开了,妖怪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带来灾难。国家也是如此,国家的存在说到底就是为了国计民生,这是国家的灵魂,脱离了国计民生,这样的国家离倒台就不远了。

社会发展需要自由与活力,同时还要避免一切危机的爆发,确保安定的社会基础,治世的核心是智慧的紧箍咒,因为自由不需要特意的创造,自由是天然的,而紧箍咒很多是人为的。《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充满了智慧,我们可以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加以解读。

孙悟空是自由的化身,就像今天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好莱坞大片里的人只要高呼一声“为了自由”,便可以“胡作非为”了,就可以干掉任何“观众”想干掉的人,干掉“观众”看着不顺眼的人,甚至让“观众”感觉不舒服的人都要尽快的死掉。这向我们传输了一个似乎正确的理念:干掉坏的,剩下的就是好的。

孙悟空也这么想,所以他打杀了强盗。这时候,唐僧就要念紧箍咒了。很多人看了恨的不得了。可是,我们何曾想过,唐僧为什么这么做?首先是因为他是爱悟空的,恨铁不成钢,其次是因为唐僧的思想境界比悟空的高。

何出此言呢?强盗固然可恶,但是强盗不是生来就是强盗的,小时候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是否经历过家庭暴力,周围的人是怎样的,经济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在什么样的社会体制下生存的等等,其中任何的成长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一个本该行善积德的好人变成了杀人越货的强盗。强盗的出现是一个恶果,根本的问题在于恶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如果说强盗该杀,那么强盗的父母该不该杀?子不教父之过,不当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强盗生涯肯定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曾经欺负他、被他欺负的人该不该杀?他的老师该不该杀?当地的官员没有及时惩戒、教育他该不该杀?当局制定错误的经济体制使他吃不饱饭,该不该杀?如果说这些人不该杀,那么所谓的坏的事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能够一杀了之,干掉坏的,剩下的未必都是好的。

打死一个强盗并不难,但是恶因尚在,强盗还会滋生,打是打不完的。相比而言,唐僧虽然没有神通,却能念诵心经劝人向善,将坏人变成好人,其功德与悟空的打杀有着天壤之别。初出茅庐的悟空是感悟不到这一境界的。

美国政府显然也没有感悟到这一境界,打了十年的反恐战争,结果是打死一个本拉登,再站起更多的本拉登,只要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一直存在,恐怖分子就永远打不完,除非像当年对待印第安人那样搞种族大屠杀。不但恐怖分子打不完,而且美国军队深陷泥潭,拖累了美国经济,损失了美国的软实力,激起了更多的反美情绪。所以,铲除邪恶势力不能简单的一杀了之,杀戮只能带来更多的杀戮,这个紧箍咒不可轻易跨越。

紧箍咒要戴,但不能随便念,孙悟空做得对做得好的时候,是自由的,违背了“佛法”(宇宙法则)了,就必须付出代价。唐玄奘赶孙悟空走就犯了一个大错误,闹出“真假美猴王”这一难。紧箍咒一定要戴,孙悟空虽然很不愿意,但是不能影响到师徒关系,而且唐僧一旦有难孙悟空最着急、最伤心,这就是唐僧的智慧。唐玄奘最开始也是固执己见,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一直固执下去,那就陷入一个小圈子里,出不来了,唐僧最终跳出了这个圈子,吸取了经验教训,以后都以和为贵,再没有赶悟空走。

这一段是有象征意义的。当局可以给某产业、某群体、某阶级、某国家等戴上紧箍咒,但是不能置人于绝境,不能冷落一边不管不问,更不能将对方推到敌对阵营里去,要给予起码的关爱,使其心服口服,留下“洗心革面”的机会,否则他们会以另外的面孔向当局发难,使紧箍咒起不了作用或者起了反作用。

美国自认为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军事上打击、经济上制裁、道义上孤立,如果这么简单就能伸张正义,一切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可是结果怎么样?美国极力推动的普世价值也将面临破产的危机——如果美国、欧洲极力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欧美的经济衰落将不可避免,因为造成问题的根源就是“放纵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照此下去,只会愈演愈烈;如果欧美极力保护经济不衰落,那么必须转变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这种“放纵自由主义”便是宣告了破产;如果欧美既要保证不衰落,又要维护“放纵自由主义”,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很可能玉石俱焚。

危难之际,必须懂得取舍。《西游记》中的那些妖怪们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起了歹念,虏获唐僧便成为故事的主旋律。《西游记》多次呈现了这种情节——古代没有电脑,写字用毛笔,费时费力费纸张,按理说精简文字才是上策,然而之所以如此的屡试不爽,并非要拼凑一篇巨著,而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将这个情节搬到现实中来,其实寓意了既得利益者的非分之想。

结构性失衡的社会体制会使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获得丰厚的利益,他们安于享乐,害怕改革,想要一直保持现状,就像妖怪想要长生不老、一直逍遥快活一样。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结构性失衡的社会下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一定是侵占了别人的利益,想要永远保持现状,就必须想方设法永远侵占别人的利益,就像妖怪想吃唐僧肉侵犯了取经团队的修行利益,最后必将遭受孙悟空的反击。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工人运动便是这种反击的真实写照。

不过,要打败既得利益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掌握着社会的命脉,各路神仙的法宝都能偷来用,曾经大闹天宫、目中无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与这些妖怪对阵中屡次吃败仗,正是寓意了这种情形。

但是,作为“自由战士”的孙悟空长有一副钢筋铁骨,烧不死、打不烂——寓意了自由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还长有一双火眼金睛——寓意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迟早能看穿既得利益者的伪装和伎俩。孙悟空骁勇善战,屡败屡战,从不退缩,跟众多神仙也有交情,政治基础还是非常稳固的,关键时刻还能通过或挑唆、或哄骗、或诱惑、或胁迫的方式得到猪八戒的助战——但是打完了,孙悟空必须去化斋喂饱猪八戒,否则猪八戒是不听话的——这寓意了革命的洪流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历史的轮回终究没有摆脱,旧的既得利益者倒下了,新的既得利益者站起来了,于是“长生不老”的非分之想便一次又一次的上演着……

《西游记》中解决这个问题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妖怪打死,另一种方法是将妖怪降服。没有“后台”的妖怪都被一棒子打死了,有“后台”的妖怪都得道成仙了——“后台”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的社会阶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阶层是可以消灭的,因为以后不可能再兴风作浪了,比如奴隶主阶层;当然也可以适度保留,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一种信仰,比如皇室;暂时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阶层是消灭不了的,最好的办法是降服,使其归顺,就像《西游记》中那些妖怪最终归顺了真神,也就是归顺了“天道真理”。

唐僧取经的意义就在于此,经文象征了真理、智慧、思想,新思想的横空出世才是推动历史变革的最伟大的力量。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把握分寸、有节有度、适可而止的自由主义,可以称之为“智慧自由主义”。“放纵自由主义”是不可持续的,是必定会通向毁灭的,而“智慧自由主义”是可持续的,其核心理念是将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经济崩溃、气候灾难、物种灭绝、战争危机等灾难的“自由”加以适度的限制,使人类社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将美好的、符合“天道”的、顺应人性的,而不会带来灾难的自由完全放飞。

世界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收敛“放纵自由主义”,倡导“智慧自由主义”,利用法制使物欲横流的发展方式适可而止,努力制定并维护智慧的社会体系——建立可持续的“‘聚宝盆’生态系统”,让人类美好的心灵自由放飞——这是当下世界唯一的救赎之道。

第五章  “法”与“术”

所谓“法”,有思想、智慧、战略等意思;所谓“术”,有方式、方法、战术等意思。“法”,不是法律——法律一般属于“术”的范畴,我们常常说“依法治国”,其中的“法”,我们常常认为是法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也可以这样行“术”,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依什么样的“法”,该行什么样的“术”。

“法”,需要大智慧,天之“法”就是“上帝的天平”,平等、公平,从哪来、到哪去——生物界的任何一个分子都是从“无机世界”而来,经过自然分解回归到“无机世界”而去;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分子都是从自然界而来,经过大大小小的毁灭事件回归到自然界而去——来多少、去多少,万物平等、万事公平,这是天的大智慧。

只有公平,才会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循环系统。循环是“活”,不循环是“死”,不公平就破坏了可循环的最基本条件,最终会使循环停止,也就“死”了。所以在无限的时光中能够存活下来的事物一定得到了“上帝”平等、公平的对待,一定遵循了“天道”,一定具备了天之“法”,一定“参悟”了平等、公平的大智慧,一定是“上帝”最得意的作品,一定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我们人类要想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必须认识天之“法”,学习天之“法”,效法天之“法”,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可能“永生”——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人类必遭“上帝”的审判,通向灭亡。

如果我们认识了“天道”的公平、平等,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角度就会发生非常大的革命,就会跳出过去的思维陷阱,不再拘泥于狭义的认知——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无非都是人类“唯我独尊”的、自私自利的、别有用心的、狭隘的、“人本位”的意识陷阱,如果人类永远陷入这些意识陷阱当中不能自拔,那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人本位”的思想体系是在人类“自我意识”的主导下结成的果实,必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承担人类社会的主流指导思想。然而“自我意识”并不高级,动物都有“自我意识”,自从人类开始仰望星空并发出天问的时候,少数的圣贤就已经具有了更高级的意识形态,达到“无我”的境界。

所谓“无我”的境界,是指摒弃“自我意识”,崇尚“天人合一”。“自我”是愚蠢的、“狭义”的,而“无我”才是智慧的、“广义”的。“无我”并非指“没有我”,而是指“我”与“大我”的相互融合,宇宙是“大我”,天地万物都与“我”有缘,“我”只是“大我”的很小一部分,“我”与天地万物是平等的,所以“我”也要平等、公平的对待天地万物。

这是一种“天本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高级的思想境界。这是一种“禅境”,同时也是一种科学观。道理很简单,比方说人类只追求人类“自我”的利益,完全不顾及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最终会带来人类“自我”的灭绝。所以,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够保全“自我”,只有真正做到了“无我”,才能保证“自我”的永恒。

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就不可能领悟到“万物平等、万事公平”的天之“法”,反而会对此嗤之以鼻。以“自我”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必定会落入逻辑怪圈而不能自拔。这种逻辑怪圈的特点是可以解答任何问题却不能避免自我的崩溃。比如有的经济学专家学术精湛,而且迷信自己的所学,你提出任何经济问题他都可以回答,如果他口才很好,你跟他辩论是不可能有胜算的,他永远有反驳你的理论,但是,他却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没有治理经济危机的办法。

这样的人是有知识无思想的人,不堪大用,将这样的人委以重任是非常危险的,这种人一旦得势会变的非常顽固,并非因为这种人很坏、很恶毒、很反动,反而有可能很好、很善良、很忠心,但是这种人没有境界。一个有思想的人最起码的品质是“质疑精神”、“反思精神”,只有勇于质疑权威、善于反思主流的人才会有机会跳出以前的思维陷阱,才有可能达到足够高的思想境界。

“术”,是“法”的孩子,是因“法”而生的。“术”的出现是相生相伴的,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一切宇宙法则都是天之“术”。我们可以将天的“法”与“术”统称为“天道”。

“天术”需要无数的宇宙法则,而行“人术”,则需要智慧、需要手段、需要聪明才智、需要一点小聪明、需要花心思、需要法律、需要教育……需要一切。

“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恰当与否的区别,如果非要给“术”戴上好坏对错的帽子,那么只能这么说,恰当的就是对的、好的,不恰当的就是错的、坏的。例如:暴力,一般情况下是坏的,但是非暴力不能成“救济苍生之义事”的情况下,暴力又是好的。我们说“平等、公平的对待天地万物”,怎么做才算平等、公平呢?那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行事,不过,恰当与否见仁见智,难以定断,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民主”,让多数人来定断。

谚语云:“得人心、得天下”。人心走向决定了政治走向,顺人心,则安定,逆人心,则动荡;统治者的思想又会重塑人心,例如自由主义、民主思想等。人心与思想之间是否对接,决定了政局的安危,对接则安,不对接则危。

“守护者”的核心职责是护“法”,而执政者的核心职责是行“术”。人之“法”必须遵循天之“法”,须做到平等、公平,以求长治久安,具体的做法是建立并维护各种“人造生态系统”——例如:“经济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等。

如今是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中行“术”,主要的手段是法律。宇宙法则是天的法律,当然也对人事生效,我们人类的法律必须不与“天道”背离,“敬畏天道、尊重人性”(因为人性是“天道”赋予的)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则。宇宙法则就是现成的法律,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智慧的采用以天治人以天制天的治理思想,宇宙法则不能直接规范的部分,我们再采用以法治人”的治理思想。

所谓以天治人”,是指借助某些天道法则治理人事可达到高效、自觉的规范社会行为、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这是上上之选可作为上法”,即寓意先进的法律、高级的法律。

所谓以天制天”,是指治理人事时发生不得不与“天道”(比如:人性)对抗的情况借助另外的天道法则与之制衡依然可以达到高效、自觉、自愿的规范社会行为、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这是中选可作为中法”,即中等先进的法律。

所谓以法治人”,是指以统治者的意志治理人事以达到规范社会秩序、维持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等目的。这是下选要把握好火候可作为下法”,即低级的法律。

宇宙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人类要效法这一精神做到法无定法灵活变通。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上法为首选可作为万古长青的法律;中法为次选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灵活变通;下法为后选可作为临时性的法律要做到随用随废不可拘泥。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我们在进行体制规划的时候必须要以智慧的方式杜绝负面愿望。什么是负面愿望呢?比如某些团体因为利益的关系希望出现瘟疫、暴乱、战争等负面事物。出现负面愿望是体制病造成的当一种体制促使某些利益团体必须以瘟疫、暴乱、战争等负面事物的出现为获得利益的原动力他们就很可能铤而走险制造瘟疫、暴乱、战争等。

关于“法”,两个词足以概括——平等、公平,如果人类能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做到持久的稳健、和谐,那就“功德无量”了;而关于“术”,设计到人事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局势的变化,行“术”也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不可预测的时代变迁当中屹立不倒,必须效法天之“法”,尊重天之“术”,努力做到公平、平等、稳健、和谐,还要有包罗万象的思想、包容万物的胸怀;吐故纳新的能力、永不僵化的品质;气吞山河的气势、平定天下的理想;敬畏天道的觉悟、不畏艰险的勇气;居安思危的意识、扶危济困的仁心……

后记

在不断探索的沉思中发现真理,纠正谬误,回首思想历程,也曾歪歪邪邪,然而心中之光不曾泯灭,一直在向真理靠近。

——如果利益让你学会了坚守,你会以什么方式避免走向腐朽?如果知识让你学会了坚持,你会以什么方式避免走向反动?如果危机让你学会了坚韧,你会以什么方式避免走向灭亡?你在发现历史的时候,你也在书写历史;你在书写历史的时候,历史也会写下你的名字。也许,历史的界碑就在眼前;也许,这是你书写历史的契机。你无需彷徨,因为你心中的上帝之光依然光明!只有追随真理的你,才能写下不朽的史诗。

小凡丁  

QQ287518150

2017年修订版

来源:新浪博客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