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教文化 _3.文化和谐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文化和平统一 > 3.文化和谐 > 详细内容
中国的三教文化
发布时间:2010/3/22  阅读次数:8246  字体大小: 【】 【】【

            

                                 三教文化

                                摘要:

       三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释、道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释、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释、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图)三教文化三教文化

三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释、道三家,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最高称圣,佛家最高称佛,道家最高称仙。圣、佛、仙皆由人成。成者,非天生,而是修学的成果。儒、释、道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对主客体认识的知识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未来的文明人类的前途,都与儒、释、道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继承、研究、融合、发展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承前启后。

三教文化-内容概述

           
(图)三教文化展厅三教文化展厅

儒、释、道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先后宗教化了,由儒、释、道各自的学说、哲理演变成一种宗教理论,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在谈儒、释、道文化时,必然与儒、释、道三教相联系,由于这种文化的宗教化长达千百年的历史,谈其文化时,无法从其宗教学说中割裂开来。所以,历史上都习惯地称为三教文化。事实上把任何一种学说和哲理绝对化,把其操作实践形式化,那么这种学说和哲理最终就会宗教化。现在讲的宗教含意和古代称的儒、释、道三教并不完全相同。宗教一词来自佛教,佛教中以释迦牟尼所说的内容为教,以其弟子所说的内容为宗。教大于宗,教是主干,宗是教的分派和分枝,合起来就称为宗教。所以,佛教所称的宗教,是指佛教的学说和理论。现在用的“宗教”概念来自西方文化的名词,英文中“宗教”一词为“religion”,“religion”的意义远比佛教称谓的宗教内涵广泛得多。“religion”是指相信和崇拜超自然上帝的存在,相信人的灵魂不灭并受上帝的支配。

(图)少林寺文化少林寺文化

中国历史上所称的儒、释、道三教和“religion”是不相同的,它主要是指儒、释、道的学说理论体系,名为教,实为家。按“religion”的词意,儒、释、道三家称为宗教是不完全对应的。但以其社会功用来看,把三家称为三教也未尝不可。正如任继愈在论证儒教是宗教时所提出的:“我认为宗教不是一个模式。有的宗教以创世的说法表达上帝的存在,如基督教犹太教,这只是许多宗教中的一种,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宣传上帝创造世界。佛教不讲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是由四大构成的,但没有任何理由说佛教不是宗教。用基督教的模式作为衡量一切宗教的标准,在方法上不科学;这就像以西方人的身高、肤色作为‘人’的标准一样。看一种宗教是否成其为宗教,应当从其内在的因素,即从本质上考察。……中国的宗教表现的形式较细致,不那么粗糙简单。……儒教就是在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宗教。”由于中国宗教的特点,中国历史上所称的三教和王重阳主张的三教合一,都要从学说哲理上来理解,而不能只从宗教的形式上去讲究。

三教文化-历史发展

           
(图)三教文化三教文化孔子

三教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三教文化的差异与三教文化创始人的学说传承、认识方法、适用对象、目的追求不同而密切相关。所以,形成了三教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它的不同和差异,三教文化在其融合中经历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曲折和情感折磨。这种磨合过程中,各家都以自己的理论、认识和习惯为其标准,用来衡量并责求对方之理论、认识和习惯,这样不免造成各说各优,各称各强,甚至互相吹毛求疵,以致达到互相戕害的程度。儒道二家根植于中土,从创立到汉唐,并没有本质的冲突,实际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儒道二家与佛家之间。

西汉西晋,佛教文化大量传入中国,道家衍变成名符其实的道教。这一时期三教各自完善其体系,三家还处于互不熟悉的认识阶段,这一阶段儒家处于独尊的主导地位。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站住了脚根并得到发展,道教也完成了整顿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打破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三教鼎立之势。

隋唐时期,三教的冲突趋于缓和,三教融合的风气更为盛行,尤其唐代三教共举和鼓励的政策,使三教融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唐太宗不但进一步神化孔子,而且崇道奖佛,封孔子为先圣,诏令各州县建立孔子庙。表明唐太宗所推崇的“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

宋代三教合一之潮更为深入,三教在理论上进行融合,三家都互相向对方靠拢,互相渗透,互相融化。北宋的道士陈抟是由儒入道,精通佛理,他的《无极图》和内丹理论,就是三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宋代三教融合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儒家吸收了佛道二家文化,创立了以儒为主,兼熔释、道文化于一炉的理学体系。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来自道家的传承,用易理和道家的术语来阐述宇宙生成的理论。

(图)三教文化三教文化佛教

金、元时期,三教文化的融合,从理论上的融化,到实践上的操作,直到公开创立三教合一的全真道出现,使历史上的三教文化,从融合、融化到合一,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明、清两代虽然佛道衰微,但历代三教融合的思潮有增无减,其特点不是体现在正统的或官方的三教代表人物方面,却是渗透到民间信仰中。

任何一门宗教的理论,都是由一种学说、哲理演化而来的。一千多年的儒、释、道合一之趋势,使三教文化不断发展和深化,不断地认识和接受。从撞击冲突到融合融化,再发展到汇成三教合一的大潮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这种三教合一的大潮流盛行数百年后,这个影响从近代、当代的各界人士身上都可看到。

近代的佛学大师(如印光弘一虚云等)在讲解佛教经典时,经常援引儒、道学说为之解释。实际上不独三教人士具有三教合一思想,世人的生活、言谈举止中都渗透着三教合一的气息。三教合一思潮波及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同样影响极深。

来源:网络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